内外投資機構同台競技,如何才能釋放商業不動産價值?

观点网

2021-10-08 01:01

  • 在面對具有成熟商業模式和長期運營管理經驗的外資,國内資管機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21至今,國内商業不動産大宗交易較為活躍,不少境外投資機構紛紛下場,成為重要的購買方,如領展、博楓、黑石等頻繁出手收購一線城市購物中心。國内外投資機構對中國商業不動産的信心高漲。

    相關機構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内地共錄得商業地産大宗交易成交金額近900億,大部分單筆交易金額較少,高價成交項目在少數,投資者目光更為謹慎。

    從城市上看,上半年大宗交易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北京、上海交易額均為300億左右,是投資機構最青睐的地區;從投資標的來看,寫字樓、購物中心受到較大偏好,最高金額的交易為北京SK大廈,以90億成交,刷新疫後單筆成交記錄。

    從買家來看,地産基金、險資、REITs等機構投資者積極入市,外資買家占比回升20%,為疫情以來最高值,說明疫情對中國商業資産的影響在逐漸褪去,資産價格回歸合理區間。

    另外,由于“三道紅線”的限制,商業不動産開發商也在尋求資金充足的投資管理機構共同合作,險資的商業不動産資産配置需求也在不斷提升。比如平安330億收購凱德來福士資産包,是疫情以來的最大筆收購案,也預示着國内機構投資者配置需求的轉變。而投資管理機構作為能鍊接資産和資金方的中間機構,在業内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近年來房地産和金融政策的成熟,中國經濟增長的刺激,以及上半年REITs的試點落地和合作基金的不斷出現,都給了外資更多的機會。

    而反觀國内,自2010年以來大小資管機構數量增多,金融亂象頻發,在政策監管趨嚴的情況下資管機構不斷分化,頭部集中現象開始顯現。如何真正提升投資管理能力、發掘資産價值,成為國内機構的新課題。面對具有成熟商業模式和長期運營管理經驗的外資入局,國内資管機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另一邊,回報率是重要的指標。為了更高的回報率,投資管理機構從項目定位、招商推廣、管理,到長期資金、金融手段、退出機制等,每一個環節都希望做到不遺漏。面對存量不動産市場,什麼才是一個優秀資管機構的核心能力?哪些資産在市場機遇下具備可投的條件?資産交易背後又有哪些風險?

    為了能夠更好地盤點具有標杆意義的企業、為行業發展樹立楷模並提供借鑒經驗,觀點指數研究院根據長期的跟蹤觀察、數據分析及研究,在綜合各項指標進行研究的基礎上,獨家發布“表現力指數 · 2021年度商業不動産投資管理機構表現”,研究成果将在2021觀點商業年會上揭曉。

    屆時在上海這個國際化商業大都市舞台,來自全國各地的商業地産大佬、金融機構等将齊聚于此,共探商業發展未來。

    撰文:周藝初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商業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