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意見 賈康:擠泡沫需更重柔性手段

观点网

2012-06-01 00:55

  • 在調控中,對不同城市、不同地段、不同情況要區别對待。有了理性的區别對待,才能擠去真正的泡沫。

      随着中國經濟的成長、社會與體制的轉型,房地産領域的重要性、復雜性和敏感性前所未有地凸顯出來。由于城市中心區和周邊土地稀缺、城鎮化推進及其它相關因素的綜合作用,一些城市已出現房地産泡沫,對房地産市場的健康發展産生了較為嚴重的影響,引發了史上最為嚴厲的房地産市場調控。

      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的房地産價格不斷上升是因為地方政府對土地實行了壟斷——地方土地壟斷擡高了地價,進而擡高了房價。我認為這種觀點是不成立的。在該觀點看來,治本之策必須是打破地方政府對于土地的壟斷,實行充分競争,地價便不會再往上擡高,房價也會随之而降。這一看法看似有道理,實際上卻是一個僞命題。

      設想一下,如果不是地方政府擁有土地所有權,不是政府代表國家所有的終極所有權來實施對土地批租的管理,而是由土地私有化或所有權多元化所形成的非政府主體管理,其結果也一定是壟斷性的。在城鎮化過程中的中心區土地資源稀缺性程度日趨強化這一情況下,在政府—開發商—消費者三者利益博弈之中,即使壓低地價,也不能帶來房價的合理回歸,無非是擴大了開發商的暴利空間而已。實際上,這里真正的問題是:面對自然壟斷,如何在合理規劃之下,引導需求,實施供需動态平衡的制度安排,形成适應各社會階層的有效供給。

      如果沒有有效的制度建設,僅靠在政策層面調來調去,就只能越來越偏重“限購”等行政手段,至多治標而不可能治本,難以真正解決問題。為此,需要有一個通盤的考慮,積極建立一個“雙軌統籌”的制度框架,即:在一個合理的通盤規劃之下,讓由政府負責的保障房這一“保障軌”與由市場調節的商品房、産權房這一“市場軌”,得到合理、有效的並行與銜接,從而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實現所有居民“住有所居”和社會和諧。

      在這個制度框架内,最高端的層面應該是由政府統籌管理,設計一個總體的全部國土開發的“頂層計劃”。具體到某一個地方政府,在整個轄區的通盤規劃里,要把所有的相關事情處理好,包括這里面的住宅怎麼建。從棚戶區改造、廉租房到公租房,再到一般商品住宅乃至到高端住宅,這是市場主體怎樣試也試不出來的,必須由政府牽頭做好這種頂層的規劃。在下一層面,在“保障軌”上,政府首先要管托底。

      另外,在這一制度框架中,還有一重要内容——在不動産保有環節形成财産稅制度的調節和制約,即:除了在交易環節征稅之外,同時還要在保有環節征收房地産稅,而這恰恰是我國現有制度的一項缺失。上海和重慶的房産稅改革試點值得肯定,具有制度創新意義。

      近年的房地産調控新政在運行一段時間後取得了成效,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為提高調控的效果,我認為:

      第一,從調控運行來看,要防止單純求快的傾向。某些城市——主要是一線大城市——的确出現了房地産泡沫,但擠泡沫需要用柔性的手段。現在我國社會處于矛盾凸顯期,一味圖痛快,搞那種力度大、速度快的操作,可能會導致一繫列不好的結果,甚至可能帶來宏觀經濟風險。單純求快不可行,非理性目標的求快更不可行。有一些非理性目標只是為了迎合社會心态。例如,不少人希望房價回調50%,這樣他們就能買得起房子了。這種願望似乎還得到了某些管理部門的回應。我認為,我國商品房房價總體回調50%,是國民經濟無法承受的。

      第二,在進一步做好房地産調控的過程中,需注重引入區别對待的方式,看清大的趨勢與方向。在調控中,對不同城市、不同地段、不同情況要區别對待。有了理性的區别對待,才能擠去真正的泡沫。如果擠的不是真泡沫,那就可能造成新的扭曲。随着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房地産熱總體上必會梯度推移。如果說,在前一輪房地産建設中,一些大城市出現了房地産泡沫,那麼,在梯度推移的過程中,我們就要找到更好的辦法防止二、三線城市出現新一輪的泡沫。從長遠看,我們需要注重經濟手段的運用並強化對相關制度的創新與建設。

    撰文:賈康    

    審校:0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