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意見:中國經濟在繼續“二次探底”

观点网

2014-10-15 00:00

  • 當前中國經濟並沒有進入到“新常态”,而是在繼續“二次探底”的過程中。 

    當前中國經濟並沒有進入到“新常态”,而是在繼續“二次探底”的過程中。 

    趙曉、陳金保 日前央行和銀監會出台大尺度樓市松綁限貸新政,因其幅度超過了市場預期,大家普遍将此解讀為央行對房地産市場的新一輪“救市”。筆者前些天剛在專欄文章中預測,如果中國經濟繼續探底,則“救房市”政策第三波可能會來臨,現在看來,筆者的預測還是偏于保守的。

    此番松綁限貸的大尺度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對于首套普通自住房貸款,利率可以打七折;二是對擁有一套住房並還清購房貸款的,二次購房還可以享受首套房貸款政策;三是事實上取消了三套房限貸令和非本地居民購房限貸令;四是調配資源從金融上支持房地産企業開發建設普通商品住房。

    毫無疑問,對房地産市場而言,這樣的政策肯定是難得的利好。一方面,如此寬松的信貸政策,特别是對二套房的信貸政策,肯定會刺激一部分剛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前入市;另一方面,鼓勵金融機構對開發商的資金支持,對改善部分開發商的現金流,提振開發商的“穩房價”底氣會有較大好處。唯有取消三套房限貸令和非本地居民限貸令的實際作用恐怕還有待觀察,因為投資性購房者對房市的未來預期還偏向負面,目前緊急入市的動力不足。

    可以說,在此救市政策的作用下,目前量價齊跌的房地産市場應該暫時會有所改善,但其結果也僅限于“穩住房價”,而不太可能出現“再次上漲”的局面。一是因為目前樓市的供給量還是太大,二三線城市的去化周期普遍在10個月以上,部分城市超過20個月;二是因為對中國經濟未來一兩年的宏觀走勢,負向預期大于正向預期,消費者仍處于觀望狀态;三是因為中國勞動力人口數量拐點已經來臨,雖然未來仍有上億人口需要城市化,但買得起房的真實有效需求增速會大大放緩;四是因為當前房價處于高位、股市處于低位已經成為市場共識,在流動性仍然從緊的情形下,投資性購房者不會輕易入市。

    因此,央行此次放松信貸政策,雖然其着眼點在于“穩房價”,但是其根本目的還是為了“穩經濟”。8月份的經濟數據全面低于預期,9月份的數據估計也不會好到哪里去,預計9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增長也将持續位于低位。市場已經重新回到上半年偏悲觀的經濟前景預期狀态,甚至有人預言中國經濟已經由通脹轉向了通縮。更恰當的理解是,此輪信貸放松還是“微刺激”政策的繼續,還是在為防止中國經濟的過快下滑“打預防針”,因為央行手中的“預調、微調”工具其實已經不多了。

    那麼,這些政策對“穩經濟”到底能起多大的作用呢?從長期來看,筆者對此是不太看好的。筆者一直以為,經濟該調整的一定會調整,只是來早與來遲而已,就像人體需要通過生病來恢復健康一樣。世界各國都如此,中國也不會例外。2008年,是中國經濟第一次探底,但随後用了名為4萬億實際大約18萬的資金來救市,推遲了本該來臨的調整。目前,中國經濟事實上出現了“二次探底”,一夜之間我們又回到2008年了。決策者的糾結是:這一次我們要不要救市?如何救市?我們能把“地雷”踢給誰呢?

    靜觀今年以來的經濟政策轉變,筆者以為,始于2008年的中國經濟調整現在面臨着被再次延後的風險。

    2009年的4萬億投下去,經濟“穩增長”了兩年,2011年4季度開始二次探底;2012年上半年推出4萬億2.0版,結果經濟只“穩增長”了不到一年;2013年上半年發改委開始加速審批地鐵、城市軌道項目,但經濟“穩增長”了不到兩個季度,接着就有了今年的“微刺激”。可是,上半年“微刺激”的作用還沒有堅持一個季度,8月份的全面下滑又開始了。可以清晰地看到,投資對“穩增長”的支撐效應正在銳減,其作用時效也越來越短。如此,再次的“微刺激”對經濟托底的時間又能有多長呢?

    對待經濟危機,美國采用的是市場機制,他允許房價下跌、允許銀行破産,甚至允許家庭破産,結果美國很可能成為全世界跌倒後爬起來最快的國家。歐洲是不願承擔壞賬的後果,拒絕削減自己的福利,日本是想用超級量化寬松來平衡資産負債表,結果是歐洲的負債下不來,日本的負債還在惡化,二者至今都仍在泥潭里掙紮。我們也一直不願意看到經濟的調整,所以我們寄希望于“新常态”。但是,可以肯定,當前中國經濟並沒有進入到“新常态”,而是在繼續“二次探底”的過程中。樓市目前還在下滑,樓市未見底,中國經濟又何以見底呢?

    趙曉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  陳金保 經濟學博士

    撰文:趙曉、陳金保    

    審校:楊曉敏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