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意見:中國經濟底部還未現

观点网

2015-08-04 20:29

  • 中國經濟的去庫存化過程還未完成,投資的效率還未得到修復,“三期疊加”效應可能還在繼續探底。

    趙曉 陳金保 對于上半年7%的經濟增長速度,主流看法是“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特别是二季度的經濟數據普遍好于市場預期,甚至有樂觀的分析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很可能在2015年企穩並于2016年出現反彈。

    但是,筆者以為,雖然二季度的各項需求數據(包括消費、投資和出口需求)環比都有所回升,但經濟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經濟下行壓力還很大。近期公布的财政收入數據從側面作證了這一點。

    财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6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960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6%,同口徑增長4.7%,其中稅收收入66507億元,同比增長3.5%。6.6%的财政收入增幅和3.5%的稅收收入增幅不僅首次低于GDP增速,更是創造了自1992年中國實行市場經濟體制以來的歷史新低。特别是低至3.5%的稅收收入增幅,連财政部亦承認,增速“離預期目標有些遠”。

    進一步分析發現,如果刨除兩個重要的偶發性因素,稅收收入實際增幅其實更低。一個是消費稅改革因素。上半年國内消費稅收入5313億元,同比增加752億元,增長16.5%,這主要受益于去年底到今年初财政部兩個月内三次上調成品油消費稅,以及今年5月份開始的煙草消費稅大幅上調。另一個是從去年秋天開始的資本市場牛市行情因素。上半年金融業營業稅收入2373億元,增長23.3%;金融業企業所得稅收入5607億元,增長14.3%;金融業個人所得稅,特别是由于企業股權轉讓繳納的個人所得稅也出現大幅增長。初步估算,這兩個因素導致的稅收收入增長至少超過2500億元,如果刨去這兩個增收因素,今年上半年的稅收增長率可能僅有0.5%左右。

    0.5%的增速是什麼概念呢?不妨對比一下歷史數據。在2000年到2011年的12年中,除2009年外,中國每年的稅收收入增長基本上都在20%左右,個别年份甚至超過30%,每年GDP增長在10%左右。簡單換算,稅收收入的增速基本上是GDP增速的2倍。從2012年開始,這一比率有所下降,去年最低,約為1.2倍。但無論如何,稅收收入的增速總是要高于GDP的增速。即使是在全球經濟危機的2009年,稅收收入增幅也達到9.1%,高于GDP增幅0.4個百分點。

    再看看分稅種的情況。與實體經濟密切相關的稅種主要有三個,分别是營業稅、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今年1-6月,營業稅同比增長6%,增值稅同比增長2.4%(如果扣除營改增轉移收入影響,實際增長0.8%),企業所得稅增長4.9%。與去年同期相比,三個稅種的增速都有大幅下滑,企業所得稅增幅甚至比一季度還低。

    經濟決定稅收,稅收來源于經濟。雖然稅收增長會稍微滞後于經濟復蘇,但相較于GDP數據,從稅收收入數據的變化來看宏觀經濟形勢可能會更接近于真實,因為稅收收入以國庫入庫稅款為準,是真金白銀,來不得半點虛假。

    那問題來了。為什麼去年GDP增速為7.4%,稅收收入增速為8.8%,而今年上半年GDP增速為7.0%,稅收收入增速卻為3.5%,刨去突增因素後甚至驟降為0.5%?為什麼GDP增速下降了0.4個百分點,而稅收收入增速卻下降了8個百分點?從2015年開始的經濟增長與稅收增長之間的突然反向背離到底是為什麼?

    财政部将原因歸結為六個方面:“一是進口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滑、進口額下降導致進口稅收大幅下降;二是工業增長放緩,尤其是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持續下降導致按現價計算的增值稅等稅收低增長;三是企業利潤增幅回落使企業所得稅增幅相應回落;四是加快出口退稅進度使出口退稅額增加較多;五是受前幾個月商品房銷售低迷影響,房地産營業稅、房地産企業所得稅、契稅、土地增值稅、耕地占用稅累計收入普遍下降;六是實行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減輕了企業負擔,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财政減收”。

    筆者以為,除了上面的原因,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創造了同樣的GDP,卻上繳了更少的稅收,說明商品在流通中的增值額在減少,企業的利潤在進一步被壓縮。這同樣足以說明中國經濟的去庫存化過程還未完成,投資的效率還未得到修復,“三期疊加”效應可能還在繼續探底。

    趙曉 知名經濟學家;陳金保  經濟學博士,财經評論員

    撰文:趙曉 陳金保    

    審校:劉滿桃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