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先聲:社區商業的創新之道(下)

观点网

2019-01-07 11:37

  • 商業創新在于洞悉人性的本質需求。

    歐陽捷 商業定位難、招商難、運營難、管理難、攬客難、收租難、招人難。

    社區商業更難,難在客流不足。

    不過,再難的也有路。

    過去我們處于供不應求的物質商品短缺時代,現在已經進入完全的産能過剩、供大于求的物質相對豐富時代。

    商業經營思維不能再停留在商品組織與物流組織,這已經不再是商家和客戶的痛點,商業經營思維必須轉換到需求側上來,在滿足人性需求的本質上創新思維。

    社區商業的優勢在于客戶定位精準、商業貼近客戶,如果社區商業能夠抓住人性需求,就有機會在商業競争中脫穎而出。

    人性喜熱鬧、愛互動、圖享受、有愛心,這應當是社區商業的最大機會。

    1、熱鬧為要——鬧市需要增鋪

    社區商業受到體量約束,引入品牌商家一般只有數十家,這也意味着它所能提供的業态和服務是相對不足的,這是社區商業的硬傷。

    因為體量不夠大,業态不夠豐富,品牌商家不夠多,對客戶的吸引力就不夠強,很容易陷入冷清。

    社區商業為什麼不能做大一些?

    這是因為社區服務半徑有限、周邊客群不足,很難滿足大中型商業體日均3萬人次的客流量,也很難滿足商家的銷售額期望,吸引品牌商家的難度較大,特别是難以吸引一些知名度高、聚客力強的大品牌。

    如果業态不豐富,就會導致商業體内業态的重復。

    如果一個商業體内單一業态占比達到30%以上,一定會造成相似的、重復的品牌業态激烈競争,從而降低銷售單價及其坪效。

    一些社區商業餐飲業态占比達到50%左右,這意味着社區商業找不到更好的業态,而大量同類餐飲商家聚集,一定會造成激烈競争、業績不均、你死我活、頻繁撤鋪的

    同時,很多開發商不願意自持更多的商業面積,以免沉澱太多的現金流,畢竟,商業運營需要慢工出細活,絕大多數開發商難以沉下心來。

    當然,商業設施需要按照政府規劃要求配置,所以許多開發商更願意貼着政府規劃指標下限要求,盡量少地配置社區商業。

    因此,社區商業要想成功,就必須要在小體量、少品牌中尋求突破。

    如何突破?

    增鋪為要。

    要盡量切分出更多的商鋪,增加商鋪數量,以豐富社區商業的業态。這在業态規劃和商業設計時就應當作為優先項考慮。

    業态越豐富,品牌商家越多,可逛性越強,商業就越熱鬧、越興旺。

    鋪位越多,面積就越小,總價就越低,商家的投資回報率可能就更高。

    同時,商家租金承受能力更強,租金單價未必會低,也就意味着在同樣面積下的社區商業總租金未必會減少。

    菜市場的切鋪簡單務實,是值得借鑒的。每個鋪位都很小,租金不高,菜價就便宜,薄利多銷,就能吸引更多的客流,人越多、菜場越熱鬧,當然就興旺發達。

    社區商業的業态規劃還要貫徹廣而雜的原則。

    社區商業品牌不能少而精、高大上,要着眼于社區居民的便利性、日常性、重復性的本質需求,品牌必須接地氣,原則上還要盡量避免同類品牌的重復引進。

    比如,雜貨店、便利店、洗車店、理發店等都應只此一家。

    菜市場的菜品種類豐富、一應俱全,重復的菜品、業态也很少,競争良性,商家都盡力做好自己的産品。

    有了更多的商鋪,社區商業就可以着力打造熱鬧氛圍,提升可逛性。

    商鋪雜而亂、小而散是社區商業的短闆,實現與購物中心相似的統一企劃、統一氛圍、統一節慶、統一活動,有利于形成熱鬧的商業氛圍,有助于把小區里的居民吸引出來。

    農村集市的人山人海,其實並不完全是為了以物易物、采買采購,更重要的是,集市成為一種節慶,成為孩子玩耍淘氣、鄰里街坊互動的最好場景。

    熱鬧是社區商業追求的完美場景。

    如果社區商業能夠熱熱鬧鬧、人流如織,還怕沒有生意嗎?

    2、互動為綱——粘性來自熟絡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其背後的邏輯就是人性本質需求——互動,尋求思想的共鳴和行為的協同。

    在上篇中,我們提到,社區商業的主要客戶只有三類:未上學的幼兒及其父母、沒有孩子的年輕人、老年人。

    如何讓他們互動起來?

    幼兒不便經常離家遠出,社區商業的兒童樂園恰恰是滿足這些幼兒的理想場所。

    兒童樂園既需要讓不同年齡的幼兒開心地玩耍,同時還要滿足年輕父母寓教于樂的願望,單純的騎木馬、坐小火車的吸引力越來越低,碰碰車、水生動物館、交通小鎮、職業體驗館則越來越受到家長的歡迎。

    在這里,孩子們一起互動、模仿,學習規則、謙讓、互助,親子遊戲更是父母孩子的最快樂時光——這是互動的魅力。

    沒有小孩的年輕人下班之後會去哪里呢?

    美麗、時尚、享樂是時間富裕、精力充沛的年輕人的追求,結伴逛街雖不嫌遠,但社區商業可以提供更便利、更熟悉、更便宜的互動型業态。

    愛美的去美容美發美甲店、自戀的去咖啡館服裝店、貪吃的去火鍋店茶餐廳、好玩的去電競館、喜動的去健身房,反正離家近、不怕晚,關鍵是可以結伴互動。

    老年人越來越重視有質量的健康生活,很多老年人已經幫助子女買了房,除了醫療,他們幾乎沒有其它大宗消費,而他們的退休工資幾乎不低于年輕人,他們的消費觀念也在轉變,保健品已經退潮,健康休閑旅遊成為他們的時尚。

    老年活動中心、按摩理療館、足浴店、旅行社都是老年人可以經常光顧的地方。

    在上海社區小路上經常看到旅遊大巴車等候着成群結隊的老年人,這讓害怕寂寞的老年人找到互動的機會,未來,上海的老年人生活方式也會向二三四線城市延伸。

    提供有利于互動的空間,創造方便于互動的氛圍,這是打造社區商業粘性的價值所在。

    社區最大的價值不僅在于便利,更在于人際熟絡,長年居住、工作、生活在一起,有心人很容易變成熟人,熟人更有利于互動,鄰里關繫成為社區互動的最好紐帶,集中型的社區商業更是鄰里互動交流的理想空間。

    如果因為共同的愛好、共同的情趣、共同的願望使社區之内的鄰居走到一起,並且持續相約相聚,這種黏性就是長久可依賴、並且會持續增長的。

    互動還可以産生需求,好産品、新服務的信息往往在現場交流中得以傳遞,新需求也由此産生。

    商品需求、服務需求、商家口碑往往都在互動中悄然形成,需求不足、口碑不好的社區商業幾乎都是快速死亡的。

    商業需要持久的粘性,而互動意味着彼此互相需要的粘性,也意味着持續不斷的重復(頻次)。

    3、服務為重——社交創造需求

    新一代社區超市進化為“休閑快餐飲+生鮮+便利店+特色服務”,有的直接定位于社區創新服務業态。

    日本的全家便利店+卡拉OK,不僅吸引了年輕用戶,也讓一些懷舊的中老年顧客成為了它的主要客群,店内适合中老年人的食品也因此銷量大增。

    超市蔬菜貨架變成了“新鮮菜園”,顧客可以自己采摘,孩子可以學習認知。

    超市雞鴨魚龜即買即殺、即買即洗、即買即煮,淨菜熟菜、現做現吃,大大便利了顧客。

    附設藥房、按摩區和聊天區的銀發族用品店,甚至還可以有棋牌室,聚集人氣、創造互動。

    便利店設立兒童遊戲區和休息區,備有泡牛奶的熱開水、哺乳室、尿布換洗台,小服務可以換人心。

    服務即是社交。

    這些服務業态不僅是生意場所,而且是社交平台。

    一些成熟社區的居民與社區商家形成了非常熟悉、相對穩固、比較持久的社會關繫,社區商業因此成為熟人社會的粘結劑。

    比如,過去的開鎖鋪就是熟人機制,因為熟悉,所以信任。

    信任是可以轉化為生意的。

    孩子的安全是格外重要的。兒童輔導班、小學生補習班也只有社區商業才是便捷安全和更有效率的。這些小範圍的服務甚至可以擴展到看護、接送,将極大地解脫年輕父母的煩惱和壓力。

    居家養老是中國大多數老人的優先選擇,但是,當他們行動不便時,子女很可能無法就近照料,社區商業的中老年活動中心可以嘗試延展養老服務,包括送醫就診、陪護散步。

    看護接送小孩、陪護照料老人的服務,沒有足夠的信任是不可能做到的,社區商業的商家可能就住在同一個社區,這也是社區商業熟人經濟的優勢所在。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社區商業甚至可以承擔起社區的文化教育、社會服務、情感交流等社會化功能。

    社區商業可以成為社區文化教育平台,比如消防安全、兒童交通、老年疾病預防教育等,還可以舉辦兒童才藝表演、中老年歌舞表演、文化展覽活動,這就成為社區文化藝術教育與社交基地。

    随着人們的精神生活的豐富,養花種花成為時尚。不過,打理花草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人花了幾百元買回來的花,沒幾個月就死了。

    如果社區商業引入的花店可以為社區居民開展年費制租花服務,不僅免除了居民養花之煩惱,還可以定期更換花草、常見常新。

    花店就是客戶社交的場所。

    社區商業還可以提供社區服務,比如家政市場、月子中心、婚介服務甚至代辦政務事項,都可以為集中型社區商業帶來理想的人流、粘性和頻次。

    人流的增加,最終會帶來銷售的增加。

    4、公益為媒——信任帶來機會

    社區商業還可以跳出商業化的生意場,嘗試公益化的生态圈。

    公益化可以提升社區商業的品味和格調,更有助于提升社區商業的信賴度,而信任可以降低摩擦成本,提高交易粘性。

    比如,通過藝術展覽推動居民素質教育,通過公益集市改善鄰里關繫、打通社交網絡。

    比如,組織公益性的小朋友演出比賽、中老年合唱團表演、讀書分享會、書法繪畫展覽、露天電影節、社區文化節等。

    公益化可以人人參與、話題運作、形成中心,線上線下互動。

    再比如,城市推廣垃圾分類。在社區商業里,可以引進小小機器人講解垃圾分類與處理,既可以與小朋友互動,有助于增強粘性,還可以起到社區教育功能,甚至可以推動垃圾帶回家活動,減少環境垃圾。

    公益化可以小投入大影響,社區商業要立足社區,就必然要在換取人心的路上持之以恒。

    社區商業可以走近公益活動的對象,比如,我們在做七色光光彩圖書館,為貧困山區的小學提供全套圖書室,可以邀請社區居民作為志願者一起進山,並為孩子們講述城市里的故事,教給他們教室之外的才藝。

    我們甚至還邀請山里的孩子們來到城市,與社區居民孩子同吃同住,也受到社區居民的積極響應,他們不僅感受到山里孩子的淳樸腼腆,也樂于看到自己孩子的分享友愛。

    公益活動的關鍵在于透明,透明産生信任,信任帶來機會。

    公益活動不是淺嘗辄止,而是做深做透。

    做深是指從發起到落地、從捐助人到受益人的完全閉環,而不是僅做其中的單一環節,讓居民參與公益的切身體會和完整感受大打折扣;

    做透是指全程透明,真實感人。只有社區居民全程參與了公益活動,才能從中獲得感動,活動才能做到完全透明,口碑傳播才能真正形成。

    社區商業還可以把公益活動的照片、視頻放到商業空間,不僅讓這些親身參與的社區居民倍感自豪,而且還可以吸引更多人的鼓勵支持。

    公益的回報並非經濟收益,而是信用回報。

    誠信為本,童叟無欺,才是千古不朽的商業準則。

    商業機會無限,信用才能赢得長遠。

    結束語:

    社區商業的常規之路越走越窄,惰性卻讓人們甘于墨守成規、選擇“跟随戰略”。

    但是,千萬不要照搬照抄日本、美國的社區商業模式,畢竟,山寨的終極目標是超越,唯有創新才能超越。

    創新之路其實未必很難,難在很多人不願意付出代價,這不僅是反復實驗的代價,時間消耗的代價,機會成本的代價,甚至可能失敗的代價,這也格外考驗操盤手的韌性與堅持。

    代價與收益也許並不對等,但唯有堅持,才有機會。

    商業不僅需要有思想的操盤手,也需要有韌性的操盤手,我們下次再聊。

    歐陽捷 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 觀點地産網專欄作者

    撰文:歐陽捷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商業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