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強體——基于财政收支的加減法。
提要:
一、收縮型城市該當如何定義?
二、人口收縮遲早引發經濟财稅收縮?
三、經濟财稅收縮必然導致城區收縮?
四、城市收縮密碼是否存在循環邏輯?
五、收縮型城市——路在何方?
歐陽捷 收縮型城市已經被頻頻提及。
但是,沒有一個城市願意承認自己是收縮型城市。
我們如何判斷誰是收縮型城市?
收縮型城市的收縮密碼是什麼?
收縮型城市還有未來嗎?
1、收縮型城市該當如何定義?
收縮型城市並沒有權威定義。
根據百度百科解釋,國際上專業的研究機構“收縮城市國際研究網絡(Shrinking City International Research Network)”将城市收縮定義為:人口規模在1萬以上的人口密集城市區域,面臨人口流失超過2年,並經歷結構性經濟危機的現象。
按照這個定義,收縮型城市不僅面臨人口流失,還經歷結構性經濟危機。
但是,這個定義對于中國來說未必适用。
比如,1萬人以上人口的城市僅僅相當于我國的建制鎮甚至有的鄉集鎮,我國城市也並未經歷真正的結構性經濟危機,同時,單一人口流出的定義或許過于狹窄。
我們認為,收縮型城市體現在人口收縮、經濟收縮、産業收縮、财政收縮、城區收縮五個方面。
收縮型城市可以用五個指標來定義:①人口淨流出程度、②經濟增長倒退程度、③産業收縮及結構失衡程度、④财政收入減少程度、⑤城市建成區縮小程度。
住建部2010-2017年《城鄉建設統計年鑒》顯示:全國661個城市,有156個城市的市區人口是下降的,這通常意味着城市市區人口淨流出。
附表1:2010-2017年間市區人口淨流出大于9萬的部分中小城市:
在市區人口下降的中小城市中,有超過50%的城市城區暫住人口也是減少的,這意味着城區的活力在下降。
人口收縮是否一定意味着城市的經濟與财政同步收縮呢?
2、人口收縮遲早引發經濟财稅收縮?
一些城市GDP和财政收入确實出現了與人口同步的收縮趨勢。
附表2:2010-2017年間,GDP和财政收入與市區人口同步下降的10個城市
人走了,貢獻GDP的人少了,GDP與财政收入随之下降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人口收縮不一定很快帶來經濟與财政的同步收縮。
有些城市人口在減少,其GDP和财政收入並未随着人口減少而同步下降。
恰恰相反,其中一些城市的GDP和财政收入還在上升。
附表3:2010-2017年間,市區人口、GDP、财政收入非同步變化的10個城市
這是什麼原因?
我們很容易理解,人口增長,就會帶來經濟增長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城市争相開展了“搶人大戰”的背後邏輯——人口先增長,經濟增長與财政收入随之增長。
反之,一旦人口減少,經濟衰退與财政收入也會滞後下降——這是時滞效應。
只是人口下降是緩慢的,因而,經濟的衰退也沒有那麼劇烈
某市的常住人口在減少,GDP淨增量也在趨勢性下降。
雖然,該市近兩年财政收入淨增量走勢並未同步,但随着經濟下行,中間出現的下行趨勢(綠線)未來還會再來。
時滞效應可能讓我們出現麻痹的幻覺。
3、經濟财稅收縮必然導致城區收縮?
未必。
雖然,從邏輯上來說,人口減少的城市,GDP與财政收入會随之收縮,建成區面積只能被迫收縮。
但事實上,有些城市的人口是減少的,建成區面積也是縮小的,而GDP和财政收入卻都是增加的。
附表4:2010-2017年間,人口淨流出、建成區面積随之縮減的10個城市
同時,也有些城市人口是減少的,GDP和财政收入都是增加的,建成區面積還在擴大。
附表5:2010-2017年間,人口淨流出、但建成區面積不減反增的10個城市
這是因為,中國城市發展的簡單邏輯還在于“攤大餅”,畢竟城市更新涉及拆遷、安置、補償、開發、運營等環節利益復雜糾葛、更為難解,不到不得已之時,人們總是願意走更容易的路。
雖然城市總人口在流出,但随着城鎮化進程,農村人口還會流入城區,因而城區人口還會增長,城市建成區還會擴張,城區基礎設施還是需要增加的。
附表6:人口流出城市的城區人口在增加
由此可見,城市人口收縮並不必然帶來經濟财稅的同步收縮,也並不必然導致城區很快收縮,因為城區人口還在增長。
4、城市收縮密碼是否存在循環邏輯?
有人把遼甯省鞍山市比作典型的收縮型城市。
我們就以此為模型,探讨一下收縮型城市是如何收縮的?
的确,鞍山市的人口是收縮的,無論是常住人口還是戶籍人口。
當然,其經濟與财政收入的收縮大趨勢也是趨同的。
其中,2015年GDP與财政收入斷崖式下跌主要是由于統計數據“擠水分”的緣故。
近三年鞍山市的GDP和财政收入似乎又在穩步增長,未來是否能夠支撐其恢復增長趨勢呢?
還很難說。
近三年,鞍山市擠掉統計數據“水分”之後的GDP與二三産業增加值開始恢復性回升。
曾經是“共和國鋼都”的鞍山市,近幾年全市工業增加值已經不提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也呈現斷崖式下降。
鞍山市社會零售總額增長緩慢,增速持續快速下滑,直到去年才由負轉正,但增速只有2.39%。
這映射着鞍山市的商業幾乎多年未變、未能升級換擋,留不住向往更美好生活場景的年輕人。
個稅收入趨勢性減少,意味着有能力納稅的人特别是高收入的中青年走了(個稅收入遞減符合趨勢,但2018年個稅收入大幅增加不明所以)。
中青年人離去,也帶走了他們的孩子。
鞍山市的幼兒與所有層級的學生人數全都在減少,不僅是招生人數,在校生人數也是如此,無一例外。
有意思的是幼兒園數量大幅增加了,但幼兒園的在園幼兒數量卻是下降的,可見這只是方便了孩子們能夠就近入園。
當然,幼兒園建的多了,财政投入也要增加了。
除了幼兒園,大中小學校都是在減少的,這就是城市的公共服務收縮。當離開的年輕人和孩子們越來越多時,城市老齡化就加劇了。
鞍山市人口老齡化程度居于全省第五位。
《2017年鞍山市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齡事業發展狀況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末,全市60周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23.9%;其中65周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51.6萬人,占總人口的15%。
老齡化率與全省和全國的22.65%和17.3%相比,分别高出1.25和6.6個百分點。
當城市里剩下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找到可以相互理解的年輕人群和共鳴語境越來越難。
年輕人的離開達到一個臨界點時,就會加速年輕人大量離開,年輕人和兒童數量可能會出現斷崖式下降,留守兒童也會随父母離去,所剩下的就幾乎都是老年人了,這有點像日本的村町。
未來,人們會看得更加清晰,收縮型城市的老齡化會比大城市更甚,伴随着老齡化,經濟斷崖式下跌遲早會來。
但是,該市的公共服務投入依然很高,而且幾乎都是剛性支出。
鞍山市的人口下降甚多,但是,建成區面積卻並未收縮,反而還在擴大。
鞍山市18年的“創城夢”,多年陸續新建、改擴建城市道路上千公里、老舊小區數百萬平方米,新增城市綠地上百萬平方米……,終于成功跨入全國文明城市行列。
因此,基于基礎設施的财政投入是不少的。
特别是占比将近30%的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快速增長(就業支出可能随人口特别是就業人口減少而下降),更印證了其老齡化程度加速。
大量的财政剛性支出,導致該市财政赤字居于高位,且有逐步擴大趨勢。
盡管财政入不敷出,但城市追求現代文明、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永遠不會變,減少财政投入很難,财政收支平衡的難度很大。
雖然,我們沒有看到鞍山市近三年經濟與财政收入回升的原因,但是,我們還是祝福鞍山,畢竟,幼兒園的在園幼兒數量下降有限,如果能夠留住逐漸長大的他們,這也許就是鞍山市未來的希望。
5、收縮型城市——路在何方?
雖然,一些城市正在步入收縮型城市的軌道,但事實上,人口流出並不會馬上帶來經濟收縮,如果政策恰當並且有力,也許,經濟還會企穩甚至回升。
國家發改委在《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中明确要求:“收縮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強體,轉變慣性的增量規劃思維,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引導人口和公共資源向城區集中。”
這一思路無疑是正确的。
收縮型城市未來出路——最簡單的邏輯就是:基于财政收支,做好加減法。
不必拘泥于城市總人口的增減,而是保持城區人口增長和勞動力增加,提升城市建成區的經濟效率,進而保持經濟增長與财稅增長,這是加法。
加法有三:
1)增人口。
辦法之一是吸引年輕人回流。
有的中小城市也出台了針對年輕人的吸引人才政策,這不僅可以提升城市創新力,還可以提升城市消費力。
同時還要提升服務業水平,提升城市的商業檔次和繁華程度,為年輕人和孩子們創造美好的生活場景。
辦法之二是多生小孩。
收縮型城市應該因城施策、因勢利導,允許其先行放開計劃生育限制,讓這些城市延續生命力。
2)城鎮化。
增加城區人口的辦法一是加速城鎮化的農村轉移人口。
這可以增加城市第二、第三産業人口,提升勞動生産率,進而促進經濟增長。
随着農業人口的流出,行政村和自然村将快速減少,勢必帶來農業機械化和農場式經營,不但可以提高農業勞動生産率,還有利于提高農産品安全性。
這就是需要加快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包括宅基地使用權和農業用地經營權改革。
同時,集中财力建設好城市建成區,提供更好的福利吸引農村人口就近進城。
3)都市圈。
都市圈相當于進一步擴大城市邊界,增加大城市人口容納量,縮短時空距離,提高經濟效率。
鞍山市距離沈陽僅106公里,應當成為沈陽衛星城。
沈陽需要做大都市圈,以争取在中國都市圈的競争排名中不掉隊。
沈陽周邊收縮型城市應當抱團取暖,加快融入沈陽都市圈,至少未來是有更多機會和想象空間的。
只要保持城區人口不下降、老齡化率得以延緩,加上科技進步提升生産率,這些城市就有可能保持産業經濟不衰退、财政收入不減少,也有可能運用财力杠杆、改善城市環境、扶持優勢産業、吸引科技人才,更有可能避免掉入收縮型城市的陷阱。
這就是“強體”。
另一方面,減支也是必須的。基于縮減财政支出,來達到“瘦身”之目的。
減法有三:
1)縮減行政機構。
收縮型城市應加快撤鄉並鎮、撤縣並區、大部門制的步伐,精兵簡政,既可以縮減一般性行政開支特别是人頭費用,又可以放松管制、激發活力、促進經濟。
2)減少養護成本。
收縮型城市應當收縮城市邊界,控制城市建成區面積以及基礎設施擴張。
對于市政設施利用效率不高的區域,要麼增加人口密度,以提高市政設施利用效率;要麼調整規劃並逐漸縮減建設維護量,以降低養護成本。
3)鼓勵延遲退休。
如果老年人自願延遲退休,可以給予提高退休金的鼓勵政策,既可以充分利用勞動力創造經濟效益,也可以減少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
結束語:
城市收縮密碼的循環邏輯就在于:
人口的流出往往帶來産業衰退,進而導致經濟增長乏力甚至負增長
經濟負增長也會帶來财政收入的減少和财政赤字難以為繼,進而導致城市建成區萎縮、公共服務水平降低,進一步加速人口逃離,這是城市衰亡的循環陷阱。
破解城市收縮的密碼唯有聚焦城區、增加人口、提升經濟、獲得财力,實現反哺産業人口、回歸良性循環。
雖然這很難,或許也是逆勢而行,但這是跳出收縮型城市陷阱的唯一之法。
歐陽捷 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 觀點地産網專欄作者
撰文:歐陽捷
審校:勞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