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酉陽雄鎮,今天芙蓉鎮
蔡穗聲 湘西芙蓉鎮名聲在外,緣于電影《芙蓉鎮》與大明星劉曉慶。
才到芙蓉鎮外圍街道,就看見飲食店以《芙蓉鎮》電影畫面裝飾門面,号稱“正宗劉曉慶米豆腐”,仿佛劉曉慶是該店代言人似的。
我們就餐的飲食店,也聲稱是“正宗劉曉慶米豆腐”。
店子里張貼《芙蓉鎮》電影海報。
芙蓉鎮地處武陵山區、酉水河畔,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土家族占總人口80%以上,其余是苗族、漢族。
發源自武陵山區的酉水河是湘西母親河,也是土家族的搖籃,沿岸是土家族聚居地。酉水河串起湘西四名鎮中的三個:龍山里耶鎮、花垣茶峒鎮(邊城)和永順芙蓉鎮(王村),另一個泸溪浦市鎮也在酉水河匯入的沅江河畔。
因得酉水舟楫之便,芙蓉鎮上通川黔,下達洞庭,有“楚蜀通津”之稱,自古是商賈重鎮。
芙蓉鎮原名王村,秦漢時是酉陽雄鎮。公元前202—589年(漢高祖五年至隋開皇九年)為酉陽縣治,691-1135年(唐天授二年至南宋紹興五年)為溪州州治。随後州府外遷,此地作為土司王朝的舊府,遂得名王村。
土司是歷代朝廷在少數民族地區分封的地方首領世襲官職。湘西土司王朝始建于910年(後梁開平四年),終結于1728年(清雍正六年),歷時818年。
1986年電影《芙蓉鎮》在此拍攝外景,翌年在全國成功上映,随後旅遊業興起,遊客稱此地為“芙蓉鎮”,又稱“王村芙蓉鎮”,以免與外地同名村鎮混淆。2007年王村正式更名為芙蓉鎮。
古鎮里有湘西民俗風光館,其鎮館之寶是溪州銅柱——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銅柱是940年(後晉天福五年)溪州土司彭士愁(882~956年)與楚王馬希範戰後所立,是罷兵盟誓條約。八面體4米高銅柱镌刻有2600多個楷書文字,規定各自所轄地域互不進犯。此後約800年當地人民得享“無擾耕桑,無焚廬舍,無害樵牧,無阻川途”的安定生活。
溪州銅柱是研究土家族歷史的重要文獻,土家族人視其為神物。
漫步在古鎮青石闆鋪就的五里長街上,只見街寬不過3-4米,路面與階梯相連,店鋪和食肆銜接。
闆門店鋪鱗次栉比。
引發我們興趣的是帶着鄉土味的物産,有蠟染布傘和竹編籮筐等。
許多店鋪二樓有外飄的雕花木欄杆走廊,欄杆下是雕飾蓮瓣的垂蓮柱。
多層的客棧酒樓有繞樓走廊,花格木窗玲珑雅致,檐角高翹如飛似躍。
在曲折街巷里兜兜轉轉,在商鋪食肆中匆匆浏覽,沿着石闆路蜿蜒穿行到渡船碼頭。
往日騾馬千余、商賈雲集的繁荣景象早已不復存在。河水悠悠,石階斑駁,遺留千年通商口岸的歷史見證。
當年的城門樓雄風依舊,彰顯王者霸氣。
順着注入酉水河的營盤溪走去,嘩嘩流水聲越來越響,眼前一挂瀑布從懸崖傾瀉而下。
有詩贊曰:“動地驚天響如雷,憑空飛墜雪千堆,銀河浩瀚從天落,萬斛珍珠處處飛。”
芙蓉鎮座落于瀑布之上,享有“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美譽。
芙蓉鎮名聲在外的不單是驚豔的瀑布,還有平凡不起眼的米豆腐,尤其是劉曉慶在《芙蓉鎮》電影中飾演了賣米豆腐的胡玉音之後。
米豆腐是川、湘、黔、鄂地區的美食。它是用大米淘洗浸泡後磨成米漿,然後加堿熬制、冷卻塊狀而成。食用時拌上姜蒜、酥黃豆、酥花生、辣椒和蔥花等不同佐料,再加湯汁。
來芙蓉鎮必須要吃一碗米豆腐,感受“胡玉音”烹制米豆腐的獨特風味:潤綠明亮、軟滑細嫩、清香誘人。
山城入夜早,不知不覺已是萬家燈火。
咖啡店是三幾知己款款而談的場所,也是情侶喁喁私語的地方。坐在窗前淺斟慢酌,遙望對岸燈火點點,别有一番情調。
對岸是昔日土司行宮和吊腳樓群。
回程路上,一些店鋪仍在挑燈售賣。
漸漸地遊客稀疏,燈火闌珊。
走到街頭的貞節牌坊時,蓦然發現旁邊是《芙蓉鎮》里劉曉慶賣米豆腐的店子。
其實進來古鎮時經過的,沒有注意到而已。
該店的二樓懸挂“新屋”牌匾,暗喻電影《芙蓉鎮》中胡玉音在“文革”前蓋新屋的情節。
2008年劉曉慶回芙蓉鎮時認可了113号是當年拍攝的外景點,並在這里吃了一碗米豆腐。
這才是正宗的“劉曉慶米豆腐店”!
翌日,被第一縷陽光喚醒。
站在客棧陽台遠眺,一片黛瓦粉牆。那是昔日酉陽雄鎮,今天芙蓉鎮。
那里有商埠碼頭,銅柱神物,五里石闆街,土家吊腳樓,雄哉城門樓,美哉大瀑布,還有誘人的米豆腐。那里袅繞着土家族悠遠歷史的余韻。
那里有街市喧嘩,食肆滿座,燈籠似火,遊人如織,特産琳琅滿目,電影海報泛濫。那里長街早已嘈雜,小巷不再幽深,豔麗的明星形象在腦海揮之不去。
30多年來,川流不息的遊客把王村改造成了芙蓉鎮。
是喜,抑是悲?我在恍惚之間疑惑着。
2020年4月攝影
5月撰文、制作
蔡穗聲 廣東省房地産行業協會名譽會長,觀點地産新媒體專欄作者
撰文:蔡穗聲
審校:勞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