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人口普查數據背後的結構性變化

观点网

2021-05-13 11:54

  • 人口普查折射出兩大亮點與兩大挑戰:高學歷人口提升、男女比例失衡緩解;同時老齡化程度加深,區域人口結構不平衡。

    沈建光 人口是關乎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摸清人口規模和結構特征是政府經濟決策的基礎。

    第七次人口普查耗時一年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就當前中國人口總量、結構特征、變化趨勢做了全面呈現,對于當下經濟分析與決策意義重大。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全國人口突破14億,這一結果並非如此前媒體報道的“負增長”那樣悲觀。

    同時,人口普查數據中的結構性變化折射出中國經濟的兩大亮點與兩大挑戰。近十年來國内城鎮化與工業化進程相伴,城鎮化進程加速,有助于勞動生産率提升,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高學歷人口提升、男女比例失衡程度緩解同樣具有積極意義。

    但正如市場普遍擔憂的那樣,近年來國内勞動年齡人口下降,老齡化程度加深,區域間人口結構不平衡,将對中國經濟帶來不小挑戰,需要及時地調整政策以應對。

    人口普查數據折射經濟兩大亮點

    過去十年,中國城鎮化率的快速提升是人口普查數據中的一大亮點。2020年城鎮人口占比達到63.9%,與十年前相比,上升14.2個百分點。城鎮化提速,使得超過1億農民工進城就業落戶,不僅增加勞動力供給,促進消費需求釋放,還與工業化相伴,極大地提高勞動生産效率,即勞動力從農村和農業生産效率低的部門和行業轉向了生産效率更高的城市和非農産業,促進經濟增長。

    國際比較來看,當前中國超過60%的城鎮化水平已經高于55.3%的世界平均標準,但距離海外高收入經濟體81.3%的城鎮化程度仍有差距。未來伴随着城市群積聚效應的顯現,中國城鎮化率至少還有10個百分點以上的上升空間。

    從政策層面,未來中國城鎮化建設要強調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思路,城鎮化建設與戶籍制度改革、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财稅體制改革協同配合,以城市群和都市群為依托,為“新市民”融入“新城鎮”創造有利條件。

    同時,十年來中國人口素質全面提升,高學歷人口占比增加,中國人力資本改善顯著,也是普查數據中的亮點。我國擁有最大規模義務教育體繫,教育質量在不斷提升,並躍居世界領先水平。近十年,特别是農村義務教育質量顯著提高,補齊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短闆”,有效促進人力資本與經濟協調發展,推動我國經濟健康發展。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為2.67%,下降1.41個百分點。

    此外,普查數據顯示,近年來男女比例失衡的情況有所緩解,是個積極迹象。2020年,總人口男女性别比為105.07,較十年前105.20有所降低,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為111.3,較十年前下降6.8。随着生育政策限制逐漸放開,人們“一定要生一個男孩”的願望不再那麼迫切,“養兒防老”和“重男輕女”的觀念逐漸弱化。

    人口普查數據凸顯兩大挑戰

    從人口結構來看,勞動人口減少,老齡化程度加深是中國經濟的一大挑戰。2020年15-59歲人口占比63.35%,與十年前相比,下降6.8個百分點,與之形成對比的是,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18.7%,上升5.4個百分點。伴随老齡化的還有“少子化”現象。2020年我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僅為1.3,遠低于維持人口更替水平所必需的最低生育率2.1。結合線上消費大數據來看,近年來,母嬰消費增速有所回落,醫療保健消費顯著上升,亦說明“少子老齡化”的趨勢。

    勞動年齡人口下降,撫養比上升将給勞動力供給、家庭養老負擔和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帶來壓力,進而推升居民生活、企業成産和社會治理成本。從日本情況來看,少子老齡化嚴重制約日本經濟的增長。根據IMF發布預測,日本受少子和老齡化的影響,40年後實際GDP可能下滑25%。

    對于中國而言,老齡化帶來的直接壓力會率先體現在養老金缺口上。據《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顯示,全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2035年前後将耗盡累計結余,2050年養老金缺口或将達11.28萬億元。未來應對老齡化趨勢任重道遠,加快國企利潤化轉社保、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對中國養老保險體繫形成關鍵補充十分必要。

    此外,人口流動的區域不均衡态勢同樣值得關注。當前人口分布呈現出人口向經濟發達區域、城市群進一步集聚的現象。其中,我國東部地區人口占39.93%,中部地區占25.83%,西部地區占27.12%,東北地區占6.98%。與2010年相比,東部地區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個百分點,中部地區下降0.79個百分點,西部地區上升0.22個百分點,東北地區下降1.20個百分點。未來面對區域性經濟不平衡,還需加碼城市間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政策,緩解人口流出地因勞動力流出導致的經濟壓力,促進地區間經濟增長均衡化發展。

    (本文首發于FT中文網)

    沈建光 京東科技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 觀點地産新媒體專欄作者

    撰文:沈建光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