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發展基金總規模為35億元,合肥城建發展和工業科技作為有限合夥人,拟以自有資金分别認繳出資2億元。科創接力基金總規模為30億元,公司和工業科技作為有限合夥人,拟以自有資金分别認繳出資3億元和1億元。
該基金依托集成電路設計産業園豐富的産業資源,以破解集成電路産業重點領域和産業鍊中薄弱的關鍵環節難題,引導集成電路産業鍊上下遊協同創新為目標,鍊接資本市場。
新加坡國家投資公司淡馬錫的全資子公司淡明資本發布聲明稱,該公司投資于大中華區的首支旗艦基金True Light Fund I募集到33億美元,目前已停止接受新資本,資金承諾來自包括主權财富基金、基金會、金融機構和家族辦公室在内的全球投資者。
《意見》明确提出到2025年,年接待遊客10億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萬億元;到2027年,年接待遊客12億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3萬億元,國家級旅遊度假區3家、5A級旅遊景區16家,基本建成文旅強省。到2030年,高水平建成文旅強省。
杭州和生一期創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成立,出資額10億人民币,經營範圍為創業投資(限投資未上市企業)。該企業由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及旗下杭州恒雲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與天津和創匯科咨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共青城中科國創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共同出資。
總規模100億元的湖北長江車谷産業投資基金正式成立。該基金由長江産業集團聯合武漢市、武漢經開區及國内整車龍頭企業共同發起設立,首期規模20億元。
這一基金重點專注于生物合成、清潔能源、先進制造、綠色消費等新材料領域的股權投資。基金于2021年12月完成工商注冊,于2022年1月20日完成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基金編号:STN440)。
江蘇南通市人民政府與上海鵬欣集團簽署了《南通金融小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将共同致力于将南通金融小鎮建設成以私募投資基金為核心,各類金融組織、金融産業、金融人才、金融服務集聚發展,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金融特色小鎮。
高盛資産管理日前宣布,旗下Vintage九期基金和Vintage Infrastructure Partners兩只私募二級市場基金完成最終募集。目前該公司已經為旗下兩支私募二級市場基金新籌集了152億美元。
在廣州召開的2023廣州産業母基金大會上,廣州産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高東旺透露,廣州兩大母基金運作目前已達成協議超600億元。大會當日簽約總規模超400億元,其中過半項目落地黃埔區。
上海建申住房租賃私募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成立于2023年9月18日,注冊資本30億元,經營範圍包括以私募基金從事股權投資、投資管理、資産管理等活動。建信住房租賃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與上海建工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各出資100萬元,占股0.03%;建信住房租賃基金出資17.99億元,占股59.97%;上海建工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出資12.99億元,占股39.97%。
2023年8月,新備案私募基金數量1,738只,新備案規模559.69億元。其中,私募證券投資基金1,121只,新備案規模260.14億元;私募股權投資基金182只,新備案規模125.84億元;創業投資基金435只,新備案規模173.72億元。截至2023年8月末,存續私募基金152,961只,存續基金規模20.82萬億元。
泉州文旅集團與中金資本運營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攜手打造泉州文旅産業創新發展母基金項目。該母基金總規模達50億元,首期認繳規模20億元。泉州文旅集團與泉州各區縣國企将合計認繳基金規模的50%-70%,中金資本以及其本向社會募資部分合計認繳基金規模的30%-50%。根據協議,未來基金将以泉州國資出資份額的1.2倍返投于泉州。
凱德投資(CapitaLand Investment)的旗艦區域性核心增值基金以1.12億新加坡元收購了韓國的一處物流地産,此次收購使其開放式房地産基金的資産管理規模超過10億新元。
基金目標規模為100億元,引導基金認繳出資不超過30億元。基金圍繞國家及北京市信息産業戰略性布局開展直接股權投資,重點投向産業互聯網、網絡安全和信創、北鬥、互聯網3.0等領域。
成玲女士在私募投資、投行和保險領域擁有近20年的行業經驗。加入康橋資本之前,成玲女士曾在鼎晖投資擔任執行董事,專注于夾層與信用投資,主要負責尋找、評估、執行和管理夾層與信用投資機會,並為多支夾層基金募資。在加入鼎晖前,成女士曾在德意志銀行工作九年,從畢業培訓生起步做到環球市場部總監,專注于跨境並購交易的私募債權投資。
河南文旅數字科技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是中原大地上第一支元宇宙基金,總規模1.5億元,為澗西區文旅産業與河南文旅投資集團合作設立。
9月6日,據中基協消息,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産管理業務總規模約68.07萬億元。
截至6月30日止年度,陽光房地産基金收益7.83億港元,同比下降2.4%;物業收入淨額6.24億港元,同比下降2.8%;錄得經營溢利1.71億港元,同比下降約38.35%;年内全面虧損2628萬港元,去年同期為收入3.09億港元。董事會已通過派發末期分派每基金單位11.0港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