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直擊 | 萬物雲主動出清

观点网

2025-03-27 01:56

  • 截止年末,萬物雲來自關聯方的應收款下降約0.4億至24.5億,占整體應收款比例同比下降2.1個百分點至32.8%,公司疏通淤泥的工作初顯成效。

    觀點網 3月26日,萬物雲召開了2024年全年業績發布會,董事長兼總經理朱保全、執行董事兼首席運營官何曙華、副總經理楊光輝、副總經理葉菲、财務負責人王緒斌、董事會秘書黃旻等管理層出席會議。

    朱保全指出,在過去的一年里,中國的房地産行業繼續處于觸底過程,整個經濟環境也保持着一個相對低迷的狀态。從資本市場的視角來看,物業行業被賦予了“不确定”的調性。

    為了對沖地産下行所帶來的不确定,萬物雲延續了上半年的高比例分紅來追捕“确定”。

    據了解,萬物雲2024年以核心淨利潤的55%作為一般分紅,和以核心淨利潤的45%作為特殊分紅,實現全年派息比例達到了核心淨利潤的100%,金額合計22.27億元,以公司2024年最後一天的收盤價來算,股息率約為9.3%,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不過,萬物雲方面表示,特殊分紅不會常态化,公司始終堅持“發展優先、穩健回報”的原則,2025年将繼續以核心淨利潤的55%作為分紅基準,並根據戰略需要靈活啟動特殊分紅。

    用朱保全的話來說就是,“如果你總分紅,那(說明)你這家公司沒啥價值了,沒有投資的能力。”

    利潤差值

    根據公司披露的年度業績,萬物雲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62.2億元,同比增長9.2%;核心淨利潤22.3億元,同比下降4.8%,完成了“與上半年持平或微降5%”的中期業績指引;公司淨利潤則同比下降38.3%至12.6億元,與核心淨利潤之間存在近10億元的差值。

    對此,王緒斌解釋稱主要和無形資産(客戶關繫及商譽)、應收賬款兩方面的因素有關,“通常輕資産公司的業務增長主要分為兩種模式,一個是並購帶來的業務增長,而這會帶來無形資産和商譽的增加;另外一種模式是客戶多元帶來的規模增長,尤其是B端客戶增長,也會導致應收賬款的增加。”

    從具體的賬面數據來看,核心淨利潤與淨利潤之間的差值主要是由于期内錄得了6億元的客戶關繫攤銷和5.8億元的非經常性事項淨損失。

    其中,客戶關繫部分的攤銷損失主要與萬物雲過去十年的收並購有關。朱保全指出:“在並購之後會産生溢價,溢價的部分會分别記錄在商譽和客戶關繫領域。”

    根據萬物雲的會計政策,溢價部分的45%會記錄在商譽賬戶,剩余55%則是記錄在客戶關繫賬戶中並按十年期限來進行攤銷。按照目前的測算,萬物雲此後一段時間内每年都會錄得6億左右的客戶關繫攤銷損失。

    對于公司商譽部分,朱保全則表示目前還無需作出減值,並且仍有較大的並購空間。

    據了解,2025年物企收並購第一槍正是由萬物雲打響的,1月3日,公司以2.27億元收購了中洲物業100%股權。此外,萬物雲還于年内收購了丹田物業,正式進軍高校、醫院新賽道。

    在非經常性損益方面則包括信用及資産減值損失、股權類收益下滑、政府補助減少等原因。數據顯示,萬物雲2024年當期計提信用減值損失6.1億元,其中來自開發商的壞賬計提4.9億元。

    實際上,萬物雲近些年來一直在嘗試降低與地産關聯方的關繫,2022-2024年,公司持續關連交易收入金額分别為48.2億元、44.7億元、34.4億元,占整體收入比例分别為16.0%、13.5%、9.5%。從數據來看,公司業務獨立性得到逐年增強,不過開發商業務的減少也是導致公司2024年核心淨利潤下降的原因。

    王緒斌對此表示,2025年預計公司的非開發商核心業務的增速會大于開發商業務的降速,並且呈現一個正向剪刀差的發展态勢。

    除收入及相對應的占比之外,萬物雲年内來自關聯開發商的應收賬款規模也實現了下降。

    2024年内,公司實現超30億元關聯方應收賬款的收回,其中約18億以現金形式收回,另外12億則通過以資抵債方式“平賬”,所涉及資産包括武漢新唐萬科廣場、上海濱江萬科廣場、沈陽鹿特丹廣場以及一批住宅、商鋪、車位等可銷售型資産。

    截止年末,萬物雲來自關聯方的應收款下降約0.4億至24.5億元,占整體應收款比例同比下降2.1個百分點至32.8%,公司疏通“淤泥”的工作初顯成效。

    新舊三年的工作

    萬物雲方面表示:“在關聯方支付能力下滑的3年中,我們必須在收入、毛利與現金流中有所取舍,最終我們選擇允許毛利下降,力保現金流安全。”

    在取舍之中,公司最終實現全年經營性淨現金流19.2億元,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規模達134.3億元,而這也是公司能夠進行高比例分紅的底氣。

    黃旻也向市場展示出樂觀态度:“我們已經看到了改善的信号,預計在2025年公司是有信心進入一個更高質量的、新的增長周期。”

    萬物雲把過去的2022-2024年定義為構建業務獨立性的三年。

    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里,公司旗下包括住宅物業服務、物業及設施管理服務、BPaaS解決方案在内的主營循環型業務收入達307.9億元,同比增長15.5%,占總收入比提升至85%,帶來毛利37.4億元,同比增長10%,淨增長3.4億元。

    循環型業務的增長得益于公司“向外拓展、向内增效”的發展策略。

    據了解,萬物雲的提效主要是依靠公司獨特的“蝶城”戰略,年内公司累計改造250個蝶城,涉及1555個項目,占集團總在管住宅項目數量的36.5%。截止年末,公司蝶城數量已達到666個。

    通過蝶城戰略,萬物雲實現了管理費率的下降,公司行政開支費用率(占收入比)從2021年的7.56%逐漸下降至2024年的5.36%。

    另一方面,萬物雲在蝶城街道内的生态疊加也為公司實現了創收。年内公司二手房經紀業務“樸鄰”實現了8.2億元的營收,朱保全表示:“樸鄰是從物業行業轉型做二手經紀,目前能夠活下來且活得不錯的一個品牌。”他還透露公司在2025年計劃新增112家樸鄰門店。

    對于未來的展望,萬物雲管理層則是把2025-2027年稱作“公司能力建設的三年”,並表示開發商等歷史遺留問題将逐步消解;圍繞“資産、智慧、低碳”三大關鍵詞,從物業管理升級資産管理、能源管理;全面擁抱AI時代,實現流程變革與效率提升。

    AI是萬物雲管理層在此次業績發布會上多次提到的一個熱詞。

    比如朱保全指出,能力建設的第一點就是人工智能的應用,而且是“迫在眉睫”。“公司在新的三年事業計劃書里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就是關于要成為人工智能應用的領先企業。”

    同時他還表示,公司希望未來為客戶提供的服務不再是數人頭,而是基于流程和AI調配的服務,對整個行業帶來質變。

    何曙華介紹到,截止今年2月底,萬物雲大概有130個項目落地了智能管家,同時在28個蝶城落地了智能物業經理,“在未來,我們希望能夠持續的擁抱AI,我們不可能是一個AI的研發企業,但是我們有望成為AI應用的先鋒企業。”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黃金土    

    審校:武瑾瑩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物業服務

    公司

    業績

    萬物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