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是内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發展具有基礎性作用,近十年最終消費支出占GDP比重均過半,平均為53.6%。
夏磊:内需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穩定器”和“壓艙石”。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将“着力擴大國内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作為今年重點工作的第一條列出。
消費是内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發展具有基礎性作用,近十年最終消費支出占GDP比重均過半,平均為53.6%。疫情沖擊下,聚集性、接觸性消費受限,2022年最終消費支出拉動經濟增長1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2.8%。
擴大内需,具體如何做?哪些方向最受益?
一、如何擴大内需?首要任務是恢復和擴大消費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費能力。2021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GNI)為11880美元,在世界銀行公布的經濟體中僅排68位,相當于70年代末的美國、80年代中後期的日英法意、90年代中期的韓國,人均國民總收入總體水平仍不高。而且,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大,2022年全國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數31370元,是平均數的85.1%。其中,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數45123元,是平均數的91.6%;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7734元,是平均數的88.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為2.5。提升居民收入水平,讓居民有能力消費,可采取的具體舉措包括:(1)減稅降費保市場主體穩就業。工資性收入是拉動居民收入增長的重要動力,增加勞動報酬的前提是穩就業,通過持續推進減稅降費,直接減輕企業負擔,保市場主體,使得企業經營所得收入轉化為勞動者報酬。(2)降個稅,減輕工薪階層負擔。個稅免征額自2018年提升至5000元後至今已近5年時間,相較于經濟發展、物價變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存在明顯滞後。通過提高個稅免征額,並與通脹挂鈎每年進行動态調整,或以家庭為單位征繳個人所得稅,同時降低低檔稅率,都能直接有效提升工薪階層消費能力。(3)發放消費券或現金補貼,激發消費潛力。疫情等多重不确定因素沖擊居民消費需求,消費券自帶杠杆效應,有利于拉動消費。(4)盤活居民資産,增加現金收入來源。美國通過套現再融資(Cash-Out Refinance)方式,為房屋淨值較高但缺少現金流的業主提供再貸款,不僅可将業主的高息貸款置換為低利率新貸款,而且可以幫助房屋淨值較高的居民盤活住房資産,增加現金流,間接刺激消費。
改善社會預期,提振經濟發展信心。世紀疫情、世界變局等超預期突發因素嚴重沖擊我國,社會各界心理層面上仍很脆弱,提振各類市場主體的發展信心是穩定和改善預期的重點。一是加強基本民生保障,提振居民消費信心,讓居民敢消費。住房、教育、醫療是居民消費支出的最大顧慮,通過繼續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加快提升教育資源服務供給能力、不斷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保障水平等,解決居民“後顧之憂”。二是暢通銷售渠道和物流,讓居民方便消費。縣域市場沉積多種消費需求,通過實施縣域商業建設活動,可帶動縣域消費擴容提質。同時,進一步加強完善消費基礎設施建設,並通過創新消費場景刺激消費。
二、擴大内需的三大路徑
住房改善。一是部分住房居住條件亟需改善。根據2020年人口普查,我國城鎮住房中成套率為95.9%,約28%為條件較差的平房,35%為1999年前修建,容易出現失養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設施不完善、社區服務設施不健全等問題,此外随着家庭人數增加,居住環境也漸顯逼仄,住房改善需求強烈。二是主力置業人群年齡中樞上移,住房改善能力提升。主力置業人口中20-34歲以首置需求為主,35-60歲以改善需求為主。2020年20-60歲城鎮主力置業人數約8.2億人,其中35-60歲改善需求年齡段占64.5%,這其中35-45歲的一般為二次購房首改群體,45-60歲為三次及以上的再改群體,這些居民有一定收入,本身對住房建材品質、智能家居、周圍的園林綠化等有一定要求,由于兒童入學、生育二胎、照顧老人等有置換更大面積、更好地段住宅的需求。目前,各地正在出台政策支持合理住房改善需求。如南京從2022年12月起二套房首付比由60%降至40%;武漢對二環外正式解除限購;廣東1月末積極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為以舊換新、以小換大、生育多子女家庭住房消費提供便利。
在住房領域,通過取消限購政策、放松限貸、下調房貸利率、增加稅收優惠等措施支持居民合理自住需求,同時做好預期管理,對于購房者來說,“房住不炒”的定位不變;對于開發企業來說,“高杠杆、高周轉、高負債”的傳統發展模式行不通;對于地方政府來說,依靠土地财政将難以為繼。
新能源汽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 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量、銷量分别為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增長96.9%和93.4%,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總銷量的25.6%。2023年中央出台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工信部等八部門發文,從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保障原材料供給、優化政策環境等方面促進汽車産業發展。地方也有相關支持政策,如上海将延續實施新能源車置換補貼、山東對省内購置新能源乘用車並上牌的個人消費者發放3000-6000元消費券、無錫發放1200萬元新能源車消費券等。
在新能源汽車方面,一是供給側加強基建配套建設。加快新體繫電池、車規級芯片、車用操作繫統等技術攻關和産業化,加強公路沿線、郊區鄉鎮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際快充網絡建設等。二是需求側減輕稅費、增加補貼。可借助地方政府補貼、廠家補貼、經銷商促銷等方式拓展消費空間,降低汽車消費稅和附加稅費等釋放消費需求。三是在使用端降低成本。加速推進全國實施峰谷電價模式,引導新能源汽車在夜間閑時充電,既能減少夜間電網内的電量浪費,又能起到“填谷”作用。
養老服務及教育、醫療、文旅、體育等。截至2022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8億,占總人口的19.8%,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20年77.9歲提高到2021年78.2歲。人口老齡化疊加人均壽命增加,養老服務需求總量大幅上升。此外,後疫情時代,文化旅遊迎來復蘇期,在線健身、冰雪運動、競賽表演等體育活動也吸引關注,各方面需求回暖将助推内需擴大。
在養老服務方面,雖然我國老年人口消費潛力大,但存在有效供給不足、消費環境有待改善等問題。可通過構建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醫養結合的多元化養老服務模式,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需求。此外可借鑒日本養老市場經驗,日本人口老齡化率高,2021年達28.86%。在政策端,日本實施《介護保險法》,為65歲以上和40至64歲的被認定為需要介護對象提供介護服務,減輕家庭照顧老人的負擔。在供給端,日本企業結合老年人特殊生理和心理需求,研發出大量适老化産品和提供多樣服務如旅遊休閑、電子寵物等。在需求端,2022年60歲以上的日本人支出占到總支出額的31.5%,醫療保健、旅遊是主要消費方向。在教育、醫療、文旅、體育方面,以高質量供給創造和引領需求。教育上,可結合三孩政策提供高質量托育和學前教育服務,鼓勵在線教育和付費平台發展。醫療方面,鼓勵人們定時進行體檢、适當購買防護用品等,發展中醫醫療和養生保健服務;與養老相結合,進行産品适老化改造和智能化開發。文旅上,除開展文旅營銷推廣、發放文旅惠民消費券外,也可對景區門票适當進行優惠、舉辦鄉村旅遊主題活動等。體育上,山地戶外、冰雪運動、水上運動、航空運動、馬拉松等均能成為消費熱點。
風險提示:統新冠病毒變異具有不确定性;經濟恢復不及預期;全球經濟超預期衰退;政策不确定性風險;國别經驗适用性風險等。
證券研究報告:《擴大内需的三大路徑》
對外發布時間:2023年3月11日
發布機構: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報告分析師:夏磊
SAC編号:S0350521090004
夏磊 國海證券研究所聯席所長 觀點新媒體專欄作者
撰文:夏磊
審校:勞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