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本土國企一直給市場留下“不思進取”的印象,重組近5年的光明地産就是其中之一。
觀點地産網 背靠母公司、手握優質本地資源,上海本土國企一直給市場留下“不思進取”的印象,重組近5年的光明地産就是其中之一。
2019年,光明地産完成簽約金額為266.38億元,同比增長8.91%,實現營收136.1億元,同比下降33.59%,其中房地産業務貢獻124.92億元,同比減少36.18%。
這是該公司連續兩年出現業績下滑,2018年,光明地産實現營業總收入204.94億元,同比小幅下降1.53%。
不過,雖然業績連續走低,但在拿地擴儲上,光明地産似乎不遺余力。
5月7日,光明地産全資子公司農工商房地産以2.04億元收購武漢怡置明鴻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34%股權且承擔相應債務(即3.98億元),總金額6.02億元。標的公司持有武漢經開區一宗宅地,總建面約22.6萬平方米。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光明地産就通過增資收購股權合作的方式,獲得位于成都、常州、南昌、武漢、徐州、無錫等城市的13個房地産項目。
對此,光明地産表示,通過發揮傳統兼並收購優勢,獲得新的綜合型資源,有利于公司進一步加大對全國重點準入城市的土地儲備力度。
積極擴儲是否意味着對規模更加看重?此前曾有外界傳言公司要在2020年完成500億目標,但光明地産對此予以否認。
另一方面,随着疫情對房地産行業的影響,光明地産更表示“不單一追求規模”。
華東業績腰斬
作為上海本土房企,光明地産的前身為海博股份。
2015年,除綠地借殼金豐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外,上海還迎來了一家本土房企上市。
彼時,海博股份進行重大資産重組,将原來發展空間不大的業務置出,注入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旗下農工商地産(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和上海農房25%股權,並更名為“光明地産”。
置入資産方面,農工商地産100%股權評估價值為79.14億元,而上海農房25%股權評估值為0.79億元。
資料顯示,農工商房地産成立于1988年,主要布局江浙滬地區,2014年農工商房地産總裁沈宏澤曾對外宣稱目前全國有4600畝土地未開發。
重組時,農工商曾作出業績承諾2015年-2017年的三年扣非後歸母淨利潤累計36.87億元。截至2017年末,公司承諾目標完成率為104.95%。
不過,業績承諾完成後,2018年光明地産沒能延續增長趨勢。
2018年,光明地産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4.18億元,同比下降27.17%,2019年,公司歸母淨利潤為5.70億元,同比減少59.77%。而2016年、2017年該公司的歸母淨利潤還分别大幅增長98.15%、92.55%。
銷售方面,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光明地産簽約金額分别為236.62億元、244.59億元、266.38億元,增幅由此前的20%以上,回落至個位數。
事實上,上交所就曾在去年年報後對光明地産業績下滑等問題發出問詢函。
對此,光明地産回復表示,近年土地市場價格一路上揚,導致公司在2015年、2016年的新增土地儲備僅分别為85.44平方米、52.75萬平方米,最終造成2018年業績不佳。
其中,華東對光明地産業績貢獻日漸式微。
年報顯示,2019年,華東地區共實現營收84.10億元,同比減少52.30%,占總營收比例約61.83%;2018年則同比減少6.77%,錄得176.33億元,占總營收的86.44%。
與此同時,華南地區和華中地區的比重正在逐步加大。
2018年-2019年,光明地産華中地區分布實現營收15.49億元、25.45億元,同比分别增長24.90%、64.34%;華南地區則貢獻12.74億元、25.09億元,同比分别增長110.2%和96.88%。
截至2019年末,光明地産的土儲分布就已形成上海占50%、長三角占25%、全國其他省會中心城市占25%的三分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地産主業停滞時期,光明地産還試圖進行多元化轉型。
據其闡述,公司已構建“1+5+X”的總體商業模式。其中,“1”是房産開發主業;“5”分别是“商業平台、物流平台、服務平台、建設平台、供應鍊平台”,“X”是指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培育,新的經營模式的打造,新的盈利模式的創設。
不過截至2019年底,光明地産房地産主業仍占總營收90%以上。
並購加速
盡管業績低迷,但近兩年光明地産在拿地上則更為積極。
數據顯示,光明地産2017年新增房地産儲備面積為94.2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78.67%,2018年-2019年,其新增面積達144.52萬平方米、192.0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3.34%、32.91%。
其中,由于土地市場火熱,光明地産更是熱衷股權收購、增資等形式納儲。
年報顯示,2018年,光明地産就通過增資或者收並購新增23個地産項目,而通過公開土地市場則有14宗土地進賬,2019年,光明地産非招拍挂的新增項目也多達13個,另有11個新增的招拍挂項目。
土地布局上,長三角仍然是這家上海房企的主要納儲方向,此外,武漢、成都、廣西也是光明地産傾向的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股權收購,還是公開市場拿地,光明地産在許多項目中的權益都並不高。
以2019年新增的13個股權投資項目為例,光明地産持有股權在50%及以下的項目就有8個。
例如,2019年,光明地産通過增資股權合作取得了擁有常州市天甯區項目公司34%股權;全資子公司農房集團通過增資股權合作)取得了擁有武漢市東西湖區項目公司36%股權。
雖然收並購是快速擴大規模的渠道,但權益占比減少不利于光明地産後期的利潤增長。
大量新增土儲的同時,光明地産的負債和存貨也水漲船高。
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光明地産存貨分别為398.81億元、368.39億元、395.61億元、468.23億元和607.41億元,2017年之後增長尤其顯著。
2016年至2018年,公司存貨周轉天數分别為842.21天、831.11天和1104.44天。到2019年前三季度末,這一數字升至2282.67天。
有業内人士指出,早期農工商去化慢的原因主要由于項目多集中在三四線所致,因此近兩年,公司的拿地也更多回歸一二線城市。
此外,農工商時期的“高負債”問題也一直延續至今。
截至2019年末,光明地産的有息負債接近500億元,其中,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負債總額合計約167.64億元,而期内的貨币資金僅有90.28億元,經營性現金流也為-47.89億元。
一手擴儲,一手融資,房地産行業高杠杆的模式仍在光明地産上演;另一方面,多元化的探索剛剛開啟,行業形勢卻日漸復雜,這家上海國企能否再現“光明”?
解局 | 從局外到局内,觀察和解讀行業、企業與市場的真實一面。
撰文:黎倩
審校:鐘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