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業要爬的坡還很長。
編者按:每個時代,每個行業,都會有一條正确的坡道。
2022年,中國經濟三駕馬車都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出口、消費、房地産在時局變化中不斷調整,尋找重啟與復蘇的道路。
為了檢視過去及展望未來,觀點新媒體策劃和推出最新一期年度報道——“長坡薄雪”,全面深度報道房地産及關聯産業鍊的標杆企業,他們的正确坡道和厚雪、濕雪會在哪里?
與此同時,我們繼續對話具有全球視野和豐富經驗的經濟學家,從他們的角度,解讀中國經濟與各行各業的未來機會。
觀點網 許多年前,胡葆森就計劃将建業打造成“大生态服務體繫”,這也促成後來與資本市場舉行的四次“婚禮”——建業地産、築友智造科技、建業新生活、中原建業港交所主闆上市。
四個上市平台的搭建,是胡葆森看到了行業變化而做出的調整。
在當時,這些業務可以滾起來的“雪”還很薄,坡度也不長,但經過十幾年發展後,隐約看到了全貌。
至此,被老胡稱為“四駕馬車”的格局成型,為其幸福歡唱的聲音不絕于耳。
凡事總有起落,在業務架構以及規模擴張之外,高杠杆尤其是美元債為後面的危機埋下伏筆。
2022年,在一衆大小房企爆雷聲中,建業除了努力修復此前疫情、洪水帶來的巨大損失,同時還需時刻提防美元債帶來的壓力。
一向珍惜羽毛的胡葆森不容許建業“躺平”,自救動作貫穿了整年,出售資産、商業由重轉輕、引入國資、與金融機構合作授信等方式盡出,百般騰挪。
于胡葆森來說,好消息是年末等來了融資放松的信号,建業也維持住了一向良好的信用記錄。
但與此同時,長坡上的“雪”似乎越發薄了。
四次婚禮
從1992年成立到2022年,經過三十年發展的建業已成為一家多元化集團型公司,構建了地産、智造、物業、科技、文旅、商業、酒店、農業、君鄰會、足球、金融等為一體的大生态服務體繫。
旗下建業地産、築友智造科技、建業新生活、中原建業四家公司也已實現香港主闆上市,完成了行業全産業鍊的打造,並實現了胡葆森“向新型生活方式服務商轉型升級”的目標。
這所有的結果不是偶然,胡葆森說,擁有如今的成果,是因為思考房地産轉型思考得比較早。
他将現在的成績都比喻為果實:“至少要追溯到10-15年前,因為那時候做了當時應該做的事情,做了正确的事情,今天才結出了這樣豐碩的果實。”
猶如滾雪球,在雪層尚薄之時,若有足夠的耐心和堅持,雪球終能積攢得足夠大。
老胡在接受觀點新媒體采訪時曾表示,過往建業只在河南一個市場上深耕,受到的挑戰也更大一些,“所以我們思考房地産轉型思考得比較早,從2005年開始預測行業最終的結局是什麼。”
時間回到2004年8月31日,我國土地市場停止土地的協議出讓和劃撥出讓,2004年9月1号開始,所有土地必須經過招標、拍賣、挂牌方式出讓,即現在熟悉的“招拍挂”。
“當時這個政策的實施就讓我比較敏銳地意識到,2005年開始由于土地新政的實施,整個房地産行業洗牌開始了。”曾于上世紀80年代到1991年在香港工作将近10年的胡葆森,感知到房地産市場格局将迎來大調整。
“所有的房地産最後還是要素的集約化,土地的集約化,人才的集約化,資金的集約化,包括客戶資源的集約化,這是大趨勢。”
正是基于對房地産行業的深刻了解,胡葆森在2005年3月曾對中國房地産業做出一個大膽預測:一是幾乎所有大中城市的房地産市場份額,70%左右會控制在前20大地産商手里。第二是每個城市的前20大地産商,有一半甚至超過一半不是本土的地産商。
如今,這些預測一步一步變成了市場的現實。
“當外來的開發商、前20大地産商有一半以上來自于外地的時候,我們應該做什麼樣的調整?”胡葆森自己給出了答案:“就是用大服務體繫,作為核心競争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你的産品要布局不比别人差,在資本市場的融資能力也不比别人差,重要的一個利器就是大服務體繫。”
近年逐漸被房企重視的服務理念,胡葆森在十多年前已逐步推進落實。
胡葆森開始在住宅開發業務之外尋找和建立建業自身的大服務體繫,布局酒店、商業、文旅、農業等闆塊——這些業務當初都只是長坡上的薄雪,但經過十幾年的經營後,最終迎來了四個上市平台的“婚禮”。
作為主業,住開業務在2008年率先迎來第一次婚禮——建業地産上市。
那時建業正處穩步上升期,銷售和财務相對穩健,所以在2007年融資收緊的情況下,建業還可以獲得比較充分的銀行融資。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第二場婚禮則到了十余年後的2019年,建業通過收購築友智造實現智慧建築業務借殼上市,但這個業務緣起可追溯至2002/03年,彼時胡葆森與王石、馮侖去參加日中經濟交流,考察日本的住宅産業化。
受此啟發,萬科2003-2004年在東莞開始搞住宅産業化基地,建業則低調積攢,以期厚積薄發。
談及幾個上市平台的打造,胡葆森曾表示:“先是有了建業地産的投資平台,有了築友智造平台,2020年新生活又上市,服務平台有了。投資平台和服務平台早就有了,中間的制造環節是觀察、思考後将近20年,一直到2019年收購了築友,在産業鍊上把這個環節補上,打造了從投資到産品制造到收購服務全産業鍊。”
胡葆森說,無論是輕資産代建模式,還是住宅産業化,對行業發展規律的思考,以及發展模式的研究,實際上都始于20年前。
第三次“婚禮”的正是老胡口中的服務平台——建業新生活。
新冠疫情的出現,使物管行業的價值被重視,2020年5月,建業新生活在港交所分拆上市。只是當初獲得市場追捧的物管行業,如今早已進入冷靜期。
建業新生活上市以來股價表現
數據來源:觀點指數整理
第四次“婚禮”來到了2021年5月,中原建業在港交所主闆上市,同樣抓住了代建行業方興未艾的節點,成為第二家上市代建公司,備受看好。
不過由于分拆動作會将輕資産部分的銷售自建業地産平台剝離出來,資本市場因而對建業地産的估值也打了折扣——中原建業上市後,估值走勢和建業新生活的命運大致相同。
中原建業上市以來股價表現
數據來源:觀點指數整理
回顧建業繫四個上市平台的打造不難發現,這些業務均在“薄雪”階段進行了積攢,也基本壓在比較好的時間點上市,收獲了“甜蜜的婚禮”,只是近兩年遭到疫情、水災以及房地産行業下行等多重因素壓身,使“省域化”發展的建業難言輕松。
2022年,建業地産累計取得物業合同銷售總額240.49億元,同比減少60.0%;總合同銷售建築面積344.87萬平方米,同比減少為57.8%。2021年,銷售金額同比減幅為12.0%。而當年中期,該公司實現收益73.01億元,毛利為5.54億元,毛利率為7.6%,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虧損為56.05億元——中期業績會上,胡葆森說,這是建業地産創辦三十年第一次出現了經營上的虧損。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築友智造科技營業收入繼續保持較高增速,2021年錄得銷售收入約20.85億港元,同比增長約91.4%;毛利約5.24億港元,同比增加約51.8%;2022年中期銷售收入約8.259億港元,同比增長約39.1%;毛利約1.982億港元,同比增加月16.7%。
受大環境影響增速已有所回落,同時毛利率自2020年的31.7%下降至2021年25.1%,及至2022年中期的24.0%。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建業新生活遇到同樣的問題,綜合上市以來的數據,近三年營收增幅逐步放緩,2020年中期、2021年中期,該公司營收漲幅分别為56.05%、47.37%,而2022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65億元,同比上漲0.1%。但好在毛利率、淨利潤率沒有随之下行。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觀點新媒體查閱中原建業報告,因受疫情以及行業影響,2022年上半年收入是3.78億元,同比下降40%;淨利潤2.04億元,同比下降了43%。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對此,胡葆森曾表示,建業将采取多種措施,在下半年一定要轉虧為盈。中原建業方面也表态,下半年業績相較于上半年會有極大改善、大幅提升。
債務與平衡
相比業績,建業2022年更為要緊的是如何維持自身在資本市場的優良信用記錄,而原因在籌備四次“婚禮”的過程中就已開始潛伏。
胡葆森思考轉型發展的同時,也是建業迅速對接資本市場的開端。
“房地産行業從2004年9月1号開始進入資本紅利階段,土地招拍挂開始,誰跟資本市場對接得早,就能拿到成本更低的資金,才能面對土地招拍挂,才能在這個階段保持高速發展。”胡葆森回憶這個階段的行業發展時曾如此總結。
“建業08年上市時,那年銷售才30多億,07年才20多億,06年引入凱德的時候,銷售才十幾億。引入優秀楷模就是為了上市,06年10月份和凱德簽訂協議,08年實現在香港主闆上市,這中間用了不到兩年時間。”
上市之後,建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從2008年的30多億到2012年的103.5億元,2016年達到201.5億元,2019年正式突破千億。
老胡說,資本紅利階段,有很多比建業更快的企業,頭部企業在資本紅利階段發展都非常快,就是以資本為推手。而2020年開始的“三條紅線”,宣告了資本紅利階段的結束。
與胡葆森所言一致,在2015年提出新藍海戰略轉型之後,建業地産從2015年157.44億元迅速攀升,且僅用四年就從百億躍升至千億,復合增長率達約60%。
銷售金額突破千億之外,資産規模也在2018年已經實現千億,而且增長曲線與銷售增長曲線一致,僅用三年就從400億元跨到了1020億元。
備注:2020年及以前,為輕重資産合計銷售額;因中原建業分拆上市,2021年起為重資産銷售額。
備注:2020年及以前,為輕重資産合計總資産;2021年起為中原建業分拆後的總資産。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伴随業績同時激增的還有建業地産的負債,其中美元優先票據增加尤其明顯。
截至目前,建業存續美元債仍有接近130億元。
建業地産美元優先票據負債情況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中資美元債是地産行業重要融資渠道之一,這種融資方式在2010年-2012年嶄露頭角,但彼時房企美元債規模不算太大,基本維持在50-100億美元之間。
2017年,在國内去杠杆環境下,房地産調控政策密集出台,融資閥門被關緊,海外債券的需求量急速增長。根據光大證券統計,2017年地産美元債發行規模大幅攀升至565.43億美元,同比增速高達260.51%。
建業地産就是行業内較早涉獵海外債券的企業之一,且美元債在融資比例中占六成之多。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不單是建業地産,2021年8月的《幫扶救援》報告還提到,建業旗下有四家在香港上市公司(建業地産、築友智造、建業新生活、中原建業),發行外債30多億美金,占全省境外上市公司發行外債的一半左右。
若以2022年中期時間為界,建業地産存續的優先票據總計163.27億元,其中還款年期在一年内的為53.54億元,一年以上但未超過兩年為59.79億元,兩年以上但未超過五年為49.93億元。
近兩年房地産企業爆雷的主要導火索就是美元債,經過疫情和災情之後,建業《幫扶救援》報告書也将它的隐患顯露了出來:銷售下降、文旅項目受損、市場大跌、美元債高企……
投資者信心難免出現動搖,建業彼時還出現債股齊跌的現象。
另外,2022年河南房地産市場甚至被業内人士說是“史上最差”一年。河南省統計局發布2022年全省房地産開發和銷售情況顯示,2022年1-12月份,全省房地産開發投資6793.36億元,比上年下降13.7%;其中,住宅投資5802.16億元,下降13.4%。
建業地産的“省域化”戰略讓這種情況雪上加霜,2022年全年銷售額縮水至240.49億元,同比減少60.0%。
與此同時,市場還不斷傳出建業爆雷、裁員等消息。
其實在“三道紅線”出台之後,建業地産2020年就開始關注降負債,並表示,無論是抓回款、促銷售,還是減少拿地、調整土地結構,對房企而言,2020年目的只有一個——降負債。
只是之後的大變局讓建業有點措手不及。
老胡的信用
經歷整個行業的“信用危機”後,各企業都在重新思考出路,而建業首要任務是确保按期償還債務,再言發展。
所以從2021年底調撥資金償付一筆3.63億美元債之後,建業2022年還展開了一繫列籌資動作。
2022年8月8日晚間,建業發布公告稱,公司已全數償還2022年到期的5億美元6.875%優先票據。該筆美元債如期償還後,建業地産年内到再無到期美元債。
曾有投資人對觀點新媒體透露,在2022年中期業績會致辭環節,胡葆森說到,如果要提建業的業績亮點,那就是公司用9個月時間,從去年(2021年)11月8号到今年(2022年)8月8号,如期地償還了9億美金,到今天為止建業依然保持着三十年來在金融機構零拖欠的記錄,這是公司最大的一個亮點。
要按時償還債務,就要有足夠或者說恰當的現金流。
為了開源節流,建業在2022年開年就着手調整架構,給集團“瘦身”——
建業集團該輪組織架構調整,從原先的“集團-業務集團-大區-城市公司-項目”五級管理變為“集團-城市公司/專業公司-項目公司”三級管理。另建業控股、地産集團總部、中原建業集團總部、新生活集團總部及築友集團總部合並為新的集團總部,下設九大業務中心。
一份流傳的文件顯示,建業九大業務中心共設置32個部門、26個組,拟申請408-412個編制,較原有在崗人數1063人,優化編制數量651個,優化比例61.2%——有人将其比喻為一次“抽脂式瘦身”。
作為為數不多具備投資、制造、售後服務全産業鍊上市平台的公司,建業協同作用明顯,但過于重復與細分的部門反而增加了溝通壁壘,通過是次組織架構調整,各平台管理架構更加精簡、便利溝通。
胡葆森也表示:“接下來要堅持三個字:少、小、好”,即減少開辟新賽道、不再追求規模過快增長、把企業做得越來越好。
與此同時,回流資金最快的手段是出售資産——畢竟當時融資政策仍未放松——這也是大多出現流動性風險房企的主要籌資路徑。
于是,建業轉讓華誼兄弟電影小鎮、只有河南·戲劇幻城部分股權。股權結構變更後,建業·華誼兄弟電影小鎮由河南文投持股90%,建業集團持股10%。另外,“只有河南·戲劇幻城”由河南文投持股51%,建業集團持股49%。
随後,建業集團與萬達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拟将全部商業項目整體出租給萬達商管或其關聯方,萬達商管将會全面負責該等商業項目的招商、對外租賃、運營和物業管理。
通過此次合作,建業地産表示,将極大提高了商業不動産項目資産運營的效率和收益水平,同時起到了開源節流、降本增效的财務效果。與建業地産一直以來的去庫存、盤活不動産的做法高度一致。
最讓市場矚目的當數轉讓29%股權給河南國企——成為“混改”企業,是這一年建業最大的一個調整或者說是應對。
2022年6月1日晚間,兒童節結束前夕,建業地産宣布将29.01%股權作價6.88億港元出售予河南同晟置業有限公司。河南省鐵路建設投資集團據此成為建業地産第二大股東,交易已于2022年8月5日完成。
這一繫列出售資動作,使建業成功維持了債務“零拖欠”的紀錄。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目前看來,建業已經成功渡過信用危機。
在2022年末融資政策“三支箭”陸續出台後,建業總共獲得建行、工行等金融機構的融資授信,不少于250億元。
另一方面,美元債、銷售回款下滑等問題依然存在,而且經過一繫列資産出售之後,最終歸屬建業地産的權益被壓縮,“濕雪”也因此被削薄。
建業地産股東權益變化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雖然如今也開始探索省域化之外的市場,並與陝西荣華等牽手合作,但到目前未見實質性進展相關消息,建業要爬的坡還很長。
長坡薄雪 | 在冬天,如何找到濕雪和一條很長的坡道?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劉滿桃
審校:徐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