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雲:困難是肯定的,但産業發展是向前的 | 2024長三角産業論壇

观点网

2024-04-23 15:12

  • 長三角區域加強科技創新,要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大戰略的發展,所以在今天探讨長三角經濟的發展,可以想到科技創新和産業的深度融合,這樣才可以催生新産業、新模式的誕生和市場整個發展的趨勢環境。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想産業發展肯定是美好的,社會總要向前發展,困難是肯定的,但産業發展是向前的。

    本文為蔡雲女士在2024長三角産業論壇發表的致辭

    蔡雲(中國房地産業協會商業文化旅遊地産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研究員):尊敬的各位來賓和同行:大家下午好!很高興在這個具有活力的長三角明珠上海與大家相聚,共同探讨産業周期下行下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未來。我代表中國房地産業協會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首先談到産業的問題,要看到當今的經濟形勢,最新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們國家的國民生産總值同比增長了5.3%,但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環境,以及艱巨繁重的國内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一季度我們的經濟運行确實是延續了回升向好的态勢,經濟的增長也超出了預期,經濟的結構也在持續地優化,質量效益也在提高,就業、物價都基本持平。那麼市場預期總體來講得到改善,社會大局也是穩定的,經濟社會出現了一個良好的開局,這是我們現在的一個形勢,這是國家統計局的數字。

    當前盡管在經濟運行中有很多積極因素持續增多,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看到外部環境的極其復雜,世界如此紛繁復雜被我們趕上了,嚴峻性、不确定性确實越來越大了,國内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經濟穩定向好的形勢基礎不是很牢固。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知道機遇和挑戰是並存的,但是我們現在确實有利強于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變。再看我們區域的經濟發展,北京有京津冀協同發展,南邊有粵港澳大灣區,加上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重大國家級發展布局帶來了我們的新使命,也就是産業地産在做布局的時候,一定要沿着國家産業布局去布局我們的産業和方向。

    長三角區域加強科技創新,要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大戰略的發展,所以在今天探讨長三角經濟的發展,可以想到科技創新和産業的深度融合,這樣才可以催生新産業、新模式的誕生和市場整個發展的趨勢環境。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想産業發展肯定是美好的,社會總要向前發展,困難是肯定的,但産業發展是向前的。

    分析長三角地區可以知道,它是我們國家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對支撐制造強國的建設,以及引領區域發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知道2020年對工業信息化部印發的長三角制造業協同發展規劃以後,引領了長三角的強引擎。下一步需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沿着科創+産業的發展,回頭看看我們的産業園區是不是沿着這樣的途徑去發展。可以說未來建設區域性的發展共同體,長三角會永遠在路上,我們的改革發展也會永遠在路上。中央對長三角最大的期望,就是通過一體化的進程發展,能夠走出中國式現代化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具體而言,長三角就是在整個全中國經濟環境情況下,下好一盤棋,同時連成一條鍊,算好一筆賬,從頂層設計開始,産業鍊、創新鍊這種強鍊穩鍊的作用,這是長三角重要的區域發展。

    所以長三角一體化給我們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一體化促進城市之間的發展,同時交通網絡的發展、人才的發展等等是長三角地區發展最重要最具特點的現象。接下來長三角在整個發展過程中,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一個地方,在最活躍的地方可以看到,我們是在快車道上發展的,長三角已經提出來很多年了,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們判斷長三角地區鐵路網總長是1.3萬公里,經濟總量占全國的21.4%,研發費用占29.8%,将近30了,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等在中國的比重占到30%以上了,可以細思我們所在的産業園區導向是什麼,是不是與國家的脈搏與企業契合了。長三角一體化更重要的是在快車道上行駛,要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創新能力最強的發展區域,我們的角色是什麼?是我們更要思考的問題。

    近日來,長三角一體化再迎來利好政策,到2025年長三角資源要有序的自由流動,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繫基本建立,在這種情況下區域發展水平和效率不斷提高。從城市化的角度去分析,包括兩個不同的層面需要深刻理解,一個是大都市圈的層面,這個功能是中心城市的功能圈、通勤圈和生活圈的構成。第二個是大都市圈的構成,主要功能是多元化和密集平台。根據我以上所說的内容,江浙滬地區不僅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同時又經濟基礎和地理條件,還有豐富的自然條件和文化遺産,更需要政府提高大力支持的力度,同時促進整個地區的核心繁荣發展,未來希望看到江浙滬地區在全國經濟發展當中起到重要的引擎作用。

    我相信在高質量理念的影響下,長三角地區這種協調發展将會走向更美好的明天,同時我也希望通過這次論壇,我沒記錯的話是觀點首次對産業地産的深入研究,希望在各位同行的努力下,能研究出更新的、更快契合中國發展的路徑和方法,将更長線的思維注入到市場當中去,注入到産業地産發展當中去,為中國城市提供更高更快的增長極,明天會更美好。

    謝謝大家。

    撰文:蔡雲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