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東最大的優勢就是市場化,我們能在這個行業立足,把事情做好,全靠千錘百煉,靠硬實力摸爬滾打出來。”
編者按:2024年以來,新質生産力成為中國經濟最核心的議題,數字經濟與科技創新則是最主要的動力,各行各業都在尋找高質量發展之路。
因應行業變化,博鰲房地産論壇将升級擴展為覆蓋全産業鍊的“博鰲周”,並且全新策劃和推出“2024博鰲訪問”繫列報道——“博鰲新力量”。
通過對全産業鍊代表性企業的調研與交流、深度采訪與對話,探尋新周期的新力量。期待這些力量成為滾滾洪流,帶動産業鍊及經濟的煥新發展。
作為其中的“産業篇”,我們将挖掘産業、物流與供應鍊企業和代表性人物,講述他們在新的行業歷史發展機遇期中的所思、所想與所得。
觀點網 采訪之前,段朝晖剛參加完廣州天河高科科技園二期開園暨揭牌儀式。
這是廣州天河區首個投産的現代都市工業專業園區,由高科通信投資建設,引入聯東集團全流程專業賦能,助力園區打造成為生産、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主題型現代都市工業園區。
段朝晖笑臉盈盈,看起來精神不錯,即便他前一天接連奔波于四個城市,淩晨1點多才抵達廣州。
忙碌是“聯東人”的日常,而他們亦能從中收獲事業成就感。
不知不覺,段朝晖已在聯東集團履職10余年,目前任公司副總裁。他回憶,在剛加入聯東的時候,自己就覺得“這家企業做的事情很有生命力,彌補了市場上的空白點”。
這些年見證了聯東的快速發展,這是一家專注于産業服務和園區運營的産業集團,旗下核心企業聯東U谷,目前已在全國引進、服務新興制造業和科技型企業19700余家。
直到現在,他仍稱聯東是家有“生命力”的公司,“在沒有任何其他資源禀賦支撐的情況下,把市場、産業研究透徹,建立完善的業務體繫,並且經過了許多溝溝坎坎,在園區發展過程當中,失敗的教訓和經驗的積累是足夠的。”
在他看來,聯東具備相當的市場化優勢,“能在這個行業里立足,把園區這件事情做好,全靠千錘百煉,聯東是靠自己的硬實力,摸爬滾打做出來的”。
怎麼做招商?
“我們去年6月份進場招商,今年4月份招商結束,今天開園。”高科科技園二期招商情況理想,實現了開園即滿園。
段朝晖介紹,園區二期招商歷時10個月,簽約率即達100%,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占比88%,規上企業占比75%,專精特新企業占比38%,助力天河千億級現代都市工業産業集群建設。
這只是聯東在全國的其中一個管理輸出項目,段朝晖說,聯東目前在大部分城市和地區,園區招商能夠維持在較好水平,“在價格相同的情況下,大部分企業肯定想進聯東,所以很多企業通過價格跟我們競争。”
宏觀市場環境的挑戰下,客戶群是聯東應對市場競争的一種方式。據了解,聯東的客戶以新興制造業和科技型企業為主,這部分企業有一定的科技含量,附加值較高,利潤也高,所以對租金和價格的接受程度也會相應較高。
“只是當前形勢下,市場供應量比較大,在供需關繫之下,價格下行。從我們的角度來說,靈活跟着市場的形勢走就可以了。”
那聯東是怎麼做招商的?段朝晖告訴我們,聯東做産業園區多年,招商從産品的定位和設計階段就開始入手,産品功能性能夠匹配客戶需求。
“我們每一個園區在确定準備啟動前,先做定位,一是定産業,二是定産品。”聯東通過走訪大量企業客戶等工作做出判斷,區域市場是怎樣的?哪些企業願意來?需要多大面積?配置和政策需求是什麼?
另外是政府的産業規劃方向,這意味着未來相關的配套設施政策都會往這個方向傾斜;第三就是聯東積累的客戶資源基礎,“三個方面疊加起來,形成項目的産業定位和産品定位。”
“在明确這些之後,我們做産品設計時是滿足目標客群80%企業的需求,這樣未來打造的載體就是這些企業想要的,所以利好招商。”
其次是服務。據了解,聯東打造了4層服務體繫,在滿足園區正常運轉基礎上,有包括金融服務、人才服務、政策服務在内的很多增值服務等。
段朝晖邏輯性很強,他告訴我們,聯東多年積澱下的品牌也是客戶選擇的一個原因:“對于大部分企業來說,聯東這麼大的品牌,不會今天随意漲房租,明天把人趕出去,或者說承諾的政策不兌現,相對來說在這些方面客戶會更放心。”
怎麼做運營?
無論市場如何變化,這家老牌的産業園區企業總會适時而變。
“那麼多年專注做一件事情。”段朝晖說,集團董事長經常說一句話:“任何一個企業專注一個行業20年,都能拿得出手。”
聯東也因為專注而形成了專業能力,生命力比較強。
全面向服務科技轉型是聯東的階段性答案,而2021年是聯東集團成立30周年,也确定了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是全面向服務科技轉型。
這也是對聯東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工作指引,段朝晖稱,這三年聯東的工作重心會是抓好服務:“一個是服務,一個是科技。科技主要是産業數字化,前面四五年已經積累了很多,接下來一段時間重點要抓服務,向服務要效益。”
而聯東做管理輸出業務可以追溯到十年前,第一個南京江甯區的管理輸出項目便是由段朝晖洽談簽約,“所以,聯東開展管理輸出服務是基于市場的需求,實際上跟當前的經濟形勢變化沒有太大關繫。”
同時,聯東對管理輸出業務發展的主旨很清晰,首要是幫助政府和企業把運營做好,維護行業的良性發展:“我們會貢獻自己的專業力量,幫助一些不具備經驗的企業把事情做好,行業良性發展對我們來說是最有利的。”
另外一個目的是擴大服務範圍,這也是轉型的要求,對聯東來說,全面向服務科技轉型,可以更好地運用專業力量,精準高效地服務好新興産業,從而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我們現在将近2萬家入園企業,智慧化園區、供應鍊管理繫統等初具規模。我們的目標是未來服務10萬家企業,這個時候可以做的事情就更多了。”段朝晖告訴我們,如果沒有這個規模,能做的服務會很有限。
以下為觀點新媒體對聯東集團副總裁段朝晖先生的采訪實錄(節選):
觀點新媒體:目前産業園區面臨比較大壓力,以前租金跟出租率可能是跷跷闆,現在好像這種效應消失了,您的體感如何?
段朝晖:在經濟周期之下,從需求端到整個産業鍊的各個環節都受到影響。
像今天我們開園的園區,去年6月份進場招商,到今年4月份全部招完。為什麼我們能把這個園區全部都招滿?
我們去年下半年開始啟動招商,有相對較好的客戶獲取方法和渠道,加上項目所在區位環境和業主方對招商工作的支持,以及相關定價策略很有優勢,都促進了招商工作。
合适的項目找準合适的客戶,定好客戶能夠接受的價格,我認為還是可以的。
觀點新媒體:聯東以哪些企業客戶為主?
段朝晖:聯東園區有将近2萬家企業,主要是戰略性新興産業,這些企業本身屬于有一定的科技含量,附加值也比較高,正常情況下他們對于租金和價格的接受程度就比較高。
只是當前形勢下,市場供應量也比較大,在供需關繫平衡之下,價格下行,我們靈活跟着市場的形勢走就可以了。
觀點新媒體:現在供需失衡,您的看法是怎樣的?未來會不會逐步回到正常情況?
段朝晖:從目前市場整體供應上來說,還不算大,但是如果放到一個周期里邊,短時間内快速增加了這麼多載體,但每個城市和地區的企業轉移或者說新增是逐漸進行的。
就像竹筍長得快,也得在地下長幾個月,冒頭來才能快速成長。
不是說建多少載體就能引來多少企業,對于園區建設來說,大量載體建得很快,但是市場培育企業的過程比較慢。
如果說把周期拉長,現在這點載體未來一定能全部消化,不會一直空着,但是短時間内供應量太大,供應的增長速度超過了需求的增長速度,導致大家感受到市場供應量太多。
觀點新媒體:産業園區有各種主體在競逐,聯東的優勢是什麼?
段朝晖:一直大家都覺得很少民企能把産業園區運營得這麼好,規模做得這麼大。在産業園區運營這條路上,這麼多不同主體的競争中,各自的長處都很明顯。
聯東最大的優勢就是市場化,我們能在這個行業立足,把事情做好,全靠千錘百煉,靠硬實力摸爬滾打出來。
對于聯東來說,我們的生命力是比較強的。雖然說經濟形勢波動,但我們經營的這些園區,從成本控制到招商效率等各方面都是比較好的。
我個人認為,一個園區如果能做成功,有兩個必備的條件,一個是成本控制,另外一個是招商運營效率,這兩件事情決定這個項目能不能産生盈利。
觀點新媒體:可否分享聯東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做法?
段朝晖:成本控制涉及幾個方面,土地獲取對大家來說都是一樣的,而土地拿到之後,為什麼園區建起來之後,保證品質的情況下,成本還能控制好?這里分幾個階段。
第一是在設計階段控制成本,我們現在有一個工業建築設計研究院,幾百個園區做下來之後,設計上對于成本的影響是千萬級的。
第二是工藝方面的控制,這一塊聯東做得也比較好。聯東原來是開工廠起家,基因里控成本這塊就做得很嚴格。
第三是資金使用成本,聯東大部分園區基本上都是項目建完招商結束,資金占用周期會比較短。如果項目建完還需要3-5年招商,空置的房子每一天都在給銀行付利息,項目的利潤可能就全部交給銀行了。
所以說這三個方面加起來,聯東能把成本控制到極致。
觀點新媒體:聯東如何培養人才?
段朝晖:聯東有相對非常完整的知識體繫,公司内部有很多課程和課件,有雲課堂,大家都可以學。並且,早期公司對于高管團隊包括項目總,開發了很多課程讓大家學習産業知識、成本控制等。
觀點新媒體:您提到了聯東是一家有生命力的公司,體現在哪些方面?
段朝晖:聯東的生命力體現在沒有任何其他資源禀賦支撐的情況下,把市場研究透徹,把整個産業邏輯、客戶需求邏輯、市場企業分布研究透徹,包括打造了大數據招商繫統平台。
我們做的所有内容都是從實用角度出發,這套體繫建立起來後,發展的後勁就會比較足。
另外,聯東經歷過了很多溝溝坎坎,在園區發展過程中,失敗的教訓和經驗積累是足夠的。
還有就是專注,聯東發展30多年時間,從早期開工廠到進入産業園區領域後,專注幹一件事情。我們董事長經常說,任何一個企業專注一個行業20年,都能拿得出手。
因為專注,所以聯東形成了相對來說比較專業的能力,生命力也就比較強。
觀點新媒體:您在聯東那麼多年,有什麼感受可以和我們分享?
段朝晖:我很感激這個平台,我們董事長很正派、很專注、很專業,所以整個集團的文化就是業務文化,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大家做事就可以。
我在公司這些年,受益比較大的就是心無旁骛、認真地做一份事業。
撰文:陳玲
審校:勞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