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其他傳統盒子式項目,公園商業能同時滿足消費者“逛公園”和“逛商場”兩種需求,但這也對項目的生态空間占比提出更高的要求。
觀點指數(GDIRI) 近日,萬科旗下的上海徐匯萬科廣場正式開業,這是上海萬科TOD開發與運營實踐的最新叠代,是探索未來多種復合功能匯集的POD綜合體。
區别于公共交通導向型開發的TOD模式,POD全稱為Park Oriented Development,指的是以生态公園為導向的城市開發模式,也稱為公園商業,其核心是以人為本,将生态價值與商業價值融合,最終目標是形成公園城市。
商業客認為,這種公園商業,實際上與當下消費者追求的更多樣化購物體驗、綠色生态空間等趨勢高度契合。
随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之外,大衆愈發追求綠色、健康、開放式商業空間,“20分鐘公園效應”刷屏社交平台,逛公園成為當下年輕人的熱門活動,這些使得POD模式下的公園商業成為不少商業項目打造的新方向。
據商業客了解,當前萬科、龍湖、華潤等頭部商業地産企業均在相繼進行POD項目的開發,但目前國内以POD為主打的標杆項目較少,整個市場還處于對POD的全面探索階段。
雖然這類商業在國内尚未成熟,但實際上在國外已有不少案例。資料顯示,日本難波公園、美國高線公園、曼谷Mega Bangna、墨西哥Parque Toreo等項目,都是公園商業的代表。
商業客認為,相較于其他傳統盒子式項目,公園商業在休閑遊憩與購物娛樂功能相結合方面更為突出,能同時滿足消費者“逛公園”和“逛商場”兩種需求,但這也對項目的生态空間占比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關數據顯示,在生态空間與總規劃空間占比上,一般傳統商業項目的生态空間占比約為10%,而公園商業的占比能達到40%左右。
以新近開業的上海徐匯萬科廣場為例,該項目總建築面積約10萬㎡,此外還配備有7萬㎡的生态綠軸,以滿足消費者對于自然、戶外空間的休閑需求。
上述提及的戶外綠化空間,包括綠動聚落(多功能運動場,包含網球場、籃球場和小型足球場)、嗨寵樂園(愛寵一族的樂園)、衆心地毯(約3000㎡的草坪)、萌芽樂園(親子互動區配有滑梯、攀爬迷宮等兒童娛樂無動力設施)等。此外,還有一條與ASICS聯手打造的2.5公里綠茵跑道貫穿整塊綠地。
生态空間之外,在業态品牌組合方面,公園商業也對運營方提出了更大考驗。在更加多元的商業場景下,項目運營方在招商運營上,除考慮商鋪面積、業态規劃、運營管理等問題外,更需要将品牌與項目的在地文化、公園等特質結合起來。
以日本大阪難波公園為例,該項目原址是一座棒球館,改造後可視為一個斜坡公園,從街道地平面上升至8層樓的高度,形成高出城市的自然綠洲公園。花園總面積約1.15萬㎡,包括峽谷、流水、綠植、屋頂公園等,種植了約300種植物。
業态設置上,項目功能明确,一層承擔引導車流進入停車場的功能;二層則以品牌店、咖啡廳為主,發揮人流匯集作用;剩余的三層及以上樓層,則以滿足購物需求為主,三四層為服飾,四五層為兒童用品、家居、圖書音像,六層以上是影院、電玩,每層均設置餐館與公衆休息區。
綜上,商業客認為,POD模式下的公園商業,不失為一種消費多元化趨勢下的商業打造新方向。
與此同時,難點也同樣存在。
即使是國外成功的公園商業項目,運營成本難題也同樣存在。以紐約高線公園為例,據測算數據顯示,從2007到2027年間,高線公園為紐約市帶來14億美元稅收,並将間接帶動周邊地區數十億美金的新項目開發。但就項目本身而言,其是紐約市政府擁有的非盈利項目,每年的運營成本近乎100%都是通過籌款、捐助、企業合作及經營類收入獲得。
其中,超過70%的資金來自于慈善募捐,約20%來自經營收費如場地租賃、會員費用、産品銷售、植物領養等,其余來自投資等。
大面積的生态空間,無論前期建設還是日常運營均需要耗費較多的人力、維護成本,這也意味着,相較于傳統商業體,公園商業項目想要實現盈利並非易事。
撰文:馮彩雲
審校:劉滿桃